對於翰林院,夏帝心中一清二楚。
一句話……
有關係的已經調走了,沒關係的都留在裡頭抄抄寫寫。
夏帝有心改變這種現狀,可朝廷運轉有朝廷的法度和規則,他作為皇帝的確可以親自任命,可若是連地方一些縣令任命都過度乾預,那朝廷就容易引發內亂。
這才導致於,留在翰林院全都是寒門子弟。
這些人要是用到五州之地,對大夏來說的確是好事一樁,可奈何這些人都缺乏地方治政經驗。
若是新得的五州之地,都從翰林院調任,肯定會出問題。
顧景之說道:“陛下,不管是地方知府亦或者縣令,實際都是總領一地之政務,而具體執行的都是更為下級的官員,這也是為何地方有缺,都要從翰林院補充的緣故!”
“可那些都是縣令一級彆的官員……”
太子哥聽了,忍不住地開口提醒道。
顧景之笑道:“既然其他州府的縣令都是如此,為何北方之地不行?”
“可五州知府該如何?”
“陛下,太子殿下……這翰林院內也不是沒有五品以上的官員啊?”
顧景之笑道:“他們雖然缺乏地方治理經驗,可若是給他們配備上一些能力經驗都足夠的屬官,想來維持治下運轉是沒有問題的。”
“而且這五州之地地處邊關,有大軍鎮守,想來是不會出現什麼亂子的!”
夏帝一聽,當即就明白顧景之的意思。
給那些州縣的長官配備有經驗有能力的屬官……
這一類屬官從哪來?
自然是從其他地方抽調,如此一來,雖說上官沒有足夠的治理經驗,可到底是翰林院出去的,對於朝廷各項政策的認知,最是清晰明了,出去之後倒也不會顯得無知,以至於被屬官蒙騙。
最主要,這些個官員還沒被官場腐蝕。
而那些被抽調後的空缺,自然又是翰林院去補足。
如此以來,既能保證五州之地不被世家把控,又能讓更多的底層官員得到曆練,這是一舉多得的好辦法。
雖然二百多官員,並不足以改變世家把控的局麵,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
時間久了,當更多的寒門子弟在大夏能夠發揮作用,那大夏總有一天會發生逆轉性的改變。
更何況,他如今也已然著手,逐漸清理世家的根基。
“朕記得翰林院如今的主官,還是我大夏第一次科舉的狀元……他叫什麼來著?”
“寇正儒寇大人……”
顧景之在一旁回答道。
如今翰林院並沒有設置掌院學士,以寇正儒這個侍讀學士官職最高。
而且,整個翰林院與寇正儒官階相當的也有幾個,隻是因為他是第一屆科舉的狀元,故而被皇帝欽點代行掌院事,故而他的位置是最高的。
夏帝想了想,說道:“從四品倒也足夠!”
在整個大夏,知府有五品到四品不等,級彆大小全看州府是上等州還是下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