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基隆港東北方向的三座島嶼分彆名為社寮島、桶盤嶼、中山仔島,後世經填海連成一片,即為如今的和平島。
第42章:
、“蟒甲長三十餘尺,中廣約八尺,深半之,隻一大木而剖其中,毫無增益,古製也,舟之始也。”——出自曹士桂《宦海日記》,作者在道光年間曾於北台灣任職。“蟒甲”即巴賽語獨木舟之意,今之地名“艋舺”亦為此詞音譯。
2、“衣名‘幾轆’,長至腰,毗布及達戈紋為之。下體圍布二幅,亦名‘遮陰’,間有衣鹿皮者。”——出自《續修台灣府誌》
3、“又男番喜穿耳,納竹圈於中,漸易大者。久之,將垂及肩,乃實以圓木或嵌螺錢,各縣社番多有之。”——出自《清職貢選圖》
4、“發在周圍者悉除之,中留圓頂,剪而下垂,狀如頭陀。”——出自《諸羅縣誌》。這種發型在北台灣原住民中很普遍,西部平原上也有束發或包頭的。
5、“若夫平地近番,女擇其所愛者,乃與挽手,挽手者以明私許之意也。明日,女告其父母,召挽手少年至,鑿上顎門牙旁二齒授女,女亦盤二齒付男,期某日就婦室婚。”——出自鬱永河《裨海紀遊》。
6、關於基隆港的金包裡社和大雞籠社這兩個貿易村社,西班牙史料裡有記載。現在的新北市有一條金包裡老街,這是清代金包裡社的社址,應該是西班牙人侵占基隆後遷徙至此。據西班牙人記載,金包裡社和大雞籠社給他們留下了一千多座空屋子。
第43章:
“淡水地潮濕,番人作室,結草構成,為梯以入,鋪木板於地,亦用木板為屋,如覆舟。”——出自《番俗六考》
第44章:
基隆金包裡社源出於淡水沙巴裡社來自西班牙人的記載,後收錄於《淡水鎮誌》。
第45章:
、“誥敕勘合及印信番本,逐一查驗明白,果無冒偽影射情弊,方許具本起送。各番地方遠近不齊,貢期不必拘以三年,但未及三年不許來貢,不願者不強。”——出自《大明會典》卷一百八朝貢通例。
2、雙嶼即今舟山六橫島,烈港即今舟山金塘島西北部的瀝港。文中所言李旦、許心素為李光頭、許棟後代,包括前文所言李旦被歐華宇所救均為小說虛構,並無史料支撐,但李、歐、許確為結義兄弟,在此一並說明。
3、嘉靖大倭寇雖然有不少是中國人,但其中的軍事骨乾基本都是日本人,經過正規軍事訓練,比如大友義鎮的水軍就直接參與了好幾場戰爭,詳見《明代倭寇史略》。直到隆萬年間,大海盜林鳳手下負責軍事指揮的仍然是名為莊公的日本人。
第46章:
明代廈門島上的駐軍除了隸屬於福建都司永寧衛的中左所外,尚有鎮戍製營兵。其沿革如下:
景泰三年,浯嶼水寨內遷至廈門,統兵將領為欽依把總。萬曆三十年再遷於晉江石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