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秒記住【。3。】,
關於公司領地上的采礦業,其實林海並不想采取官營的方式。他更希望由民營資本來運作,因為礦山需要的人手太多,官營模式必然會帶來效率低下的問題。
但也正因為需要的人手多,所以開礦對資本的要求也比較高。目前金河國內的有錢人還太少,而且最有錢就是董事會那幾位,林海也不可能放他們去下海創業。
所以要開采基隆煤礦或金瓜石金礦這樣的大礦,目前來說唯一可行的方式還是官營。
本來林海是打算等到國內的民營企業家成長起來,或者李國助從海外引進一批資本雄厚的華商之後,再考慮大礦的開采。不過如今既然是需要裁員,那就不妨先把基隆煤礦先搞起來。
不願從工程局離職的,那就安排去基隆煤礦,礦井裡艱苦的條件自然會替他趕人。這個過程肯定不會是一蹴而就的,正好林海可以逐步用海外輸入的奴工來替代自由人,將他們趕往民營企業。
其實,基隆煤礦雖是大礦,但需要的人手也並不太多。光緒七年,基隆煤礦的年產量高達5萬多噸,工人僅千人而已——當然,這是用機器開采的,運輸也用上了馬拉鐵路。
但林海也並不需要那麼多煤,明代萬曆年間全國的煤炭年產量也不過9000噸罷了。這在全球煤炭年產量中已占到了70%,正好和鐵產量的占比一致。
基隆煤礦投入個千把人應該就能有相當可觀的產出了,公司目前能投入到采礦業的大概也就這麼多人,再多的話人力資源就太吃緊了。
至於為什麼要先開煤礦,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對於地下開采來說,煤礦的井巷支護、井下照明、通風、排水等技術都更加講究,公司可以借此給未來的民間采礦業樹立一個良好的標杆。
二是公司現在確實需要煤,作為工業和生活都不可或缺的燃料,煤炭的價格大概隻有木炭的三分之一,而且其礦藏幾乎是取之不儘、用之不竭的。
金河國雖然木材儲量也大得很,但容易砍伐的卻也有限,何況好的木材還要用來造船,或者做家具,伐木的效率無論如何也沒法和采煤相比。
等到瓊州的鐵礦搞起來,木碳資源就更不夠用了,這年代煉1噸鐵得需要4噸木炭,而煉1噸木炭又需要5噸木料,再多的樹都不夠砍的。
當然,用於兵器的鐵還得用木炭來冶煉,因為質量好。煤炭煉鐵必然會帶來硫、磷等有害雜質,這就是為什麼明代閩鐵和廣鐵都被認為是好鐵,因為北方煉鐵大多用煤炭,而南方則是木炭居多。
明代已經有了煉焦技術,但煉焦需要焦煤,焦煤的產地基本都不在林海的勢力範圍內,所以焦炭煉鐵也不太可行。
第(1/3)頁
第(2/3)頁
好在對這年代的工業需求來說,有多少好鐵不是最重要的,有多少鋼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有足夠多的鐵。說白了從現在直到工業革命時期,鐵的產量要比質量更加重要。
當然,瓊州的兩個大鐵礦是儲量和品味都相當不錯的,其中田獨鐵礦可以露天開采,而且海運十分方便。
但當地的瘧疾十分要命,礦工的死亡率會相當高,需要源源不斷地從海外輸入奴工。
說完了基隆煤礦的安排後,林海示意倫第一繼續。
“營造司其他三個局都是以軍工為主,總座之前交代過軍工不在此次的官業下放範圍內,所以這三個局我們都沒有考慮……”
divid='gc1'css='gntent1'script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catch(ex){}/script倫第一猶豫了一下方才接著道:“不過艦船局的錢副局長提出來,他想收購一個淡水的泥塢,用來造民船。此事我等委決不下,隻能等總座回來定奪。”一秒記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