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斬殺了茂陵的邑長之後,便心無旁騖的站上了陵邑的城牆,全神貫注的關注著長安的具體動向。
茂陵的邑長的猜測並沒有錯,皇甫嵩選擇的是觀望,並不準備聽從王允的號令,馬上就帶兵前往長安救援。
但是茂陵的邑長同樣也猜錯了一點,皇甫嵩的出發點依舊是為了大漢,在他的心中,並沒有覺得他這樣做,有什麼不對的。
是的,這是他和楊彪共同的決定。
漢朝的京都一度是長安,這沒有錯,但是如今時過境遷,長安已經不再適合作為大漢的都城了。看看現在局勢,若是再將大漢都城定於長安,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麵?
皇甫嵩往遠處的霸陵望去,那裡是楊彪去坐鎮的地方,如今當然也是絲毫不見有什麼動靜……
雖然隔了一段距離,皇甫嵩似乎能夠感覺得到從霸陵那邊楊彪投送過來的目光,花白的胡須在風中顫動著,沉默了片刻之後,沉聲說道:“傳某軍令!都準備好!待西涼賊軍全數出現之後,便出城迎戰!”
皇甫嵩身後的親衛連忙將皇甫嵩的命令傳遞了下去,頓時在陵邑城門之下,已經集結待命的兵卒們轟然應諾。
而此時在霸陵的城牆之上,楊彪卻微微歎了一口氣,說道:“可憐城中百姓……願此役蕩平邪逆,還大漢一朗朗乾坤……”
劉艾在一旁說道:“楊公心憂社稷,想必蒼生亦有所感,當知楊公心意也,定能一戰而定!”劉艾原本是陝縣令,後來董卓進京之時,見其談吐不凡,頗有好感,便挾持著一路進了雒陽,讓他在董卓太師府內任職,然後董卓西歸長安的時候,也就一路帶著到了長安。對於劉艾來說,董卓其實並沒有多少的提攜之恩,隻是不得已而事之,因此當趙溫私底下開始物色人選的時候,被貼上了董卓標簽的劉艾也就急於洗清自己,緊緊的團結在了楊彪身邊……
楊彪笑了笑,點頭說道:“借汝吉言!當願如是!”
不管是楊彪,還是皇甫嵩,其實都認為長安不可久留,奈何王允卻始終不肯返回河南尹,加上其他方麵的一些因素,便最終導致了楊彪為首的朝堂中人和王允為首的並州利益的兩個派彆分道揚鑣。
自從漢光武帝開始,大漢的根基就不再是關中、雍並涼一帶了,而是徹頭徹尾的偏重到了人口更加密集,並且是在光武帝的偉大事業當中貢獻了決定性力量的冀州和豫州兩個州郡。
時也,境也。
在楊彪的認知內,漢建國之時,這江山社稷是從前秦手中搶來的,自然要定於關中,鎮住原本西秦的這些人物,但是大漢已經建國三四百年了,加上王莽之亂,如今對於漢家天下更具威脅力的怎麼可能還是在關中?
漢天子若是被長期留在長安會發生什麼事情?
王允和呂布這一文一武,本身都是並州之人,卻又不和,把持了朝政又會發生什麼問題?
每當想起這些的時候,楊彪都會渾身上下一遍又一遍的發汗,眼前的情況之下,不管是對大漢來說,還是對弘農楊氏來說,長安的天子儘早的回歸關東,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因此,楊彪不惜以長安城為餌,一方麵誘使這些西涼殘兵彙集而來方便一網打儘,另外一個方麵也可以狠狠將朝廷之上的競爭對手王允掃落凡塵,更重要的是,長安經此一役,便不可能在成為一個合適的京都了,漢天子必然會再次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