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彪雖然不太清楚蔡邕邀請,或者是斐潛邀請他在學宮給諸位求學的學子講一講“君子”之道究竟是什麼意思,但是他思來想去,這種事情對他來說都是有益無害的才是,因此自然的欣然應允。
有什麼比在這些士族子弟麵前講課,闡述自己對於經學上麵的理解,更加可以輕易的獲取在學術界上的聲望的?
楊彪甚至有些認為會不會是斐潛自己已經覺得不可能和自己對抗,因此在做出這樣迎合自己的行為?
“君子”或者稱之為“士”,是楊彪自己,甚至是絕大多數的世家子弟給與自己的一個標簽和準則。
在春秋戰國之後,特彆是在前秦一統六國的過程當中,古老的血統貴族理論基本上已經沒落,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嚎叫之下,新的一波登上寶座的人身上不再隻是拚血脈,還加上了更多的東西……
所謂的世家大族,是集世代冠冕、鄉裡豪右、家傳經學於一身,不僅在仕途上有廣泛的門生故吏權力網絡,而且在地方亦是上擁有大莊園塢堡等等,在鄉野之間一呼百應,在朝堂之上亦是領袖,相互姻親的家族亦多是同儔之屬,編演起一張龐大的關係網絡。
在頂級的世家大族之下,便是豪族,再次便是累世為官的家族,這些家族在漢代長達三四百年的時間之內慢慢的發展,已經完全把控住了整個華夏。
在曆史當中,曹操汴水之敗後,轉眼就到了揚州又招募了近萬部隊,若不是一夜之間營嘯,說不定還會重返酸棗;而那個走到算哪的劉備,幾次從其他的大佬手中溜走的時候也就是幾千兵力,轉轉眼忽然又增長到了上萬,這些兵力的錢糧兵械兵餉從何而來?
絕大多數都是當地的士族和豪右們的主動支持與被動支持。
大漢,甚至是三國,成也士族,敗也士族。
若不是士族,也不會有三國,若不是士族,三國也不會被魏國統一,最終歸於晉。
斐潛看著站在台上風度翩翩的正在長篇大論的楊彪,忽然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此時的楊彪就像是當初在雒陽時期的袁紹,禮賢下士,謙卑恭順……
是差不多吧?
甚至在某些程度來說,比袁紹還要更強一些。
然而幾乎是單槍匹馬闖冀州,並沒有像袁術一樣獲得大部分袁家底蘊支持的袁紹,如今短短時間之內,已經幾乎是拿下了整個河北,正在和公孫瓚爭奪遼東,試想一下,這些兵力難道都是袁紹一個個親自招募來的?
還是袁紹在冀州預先準備好的?
自然都不是。
那麼袁紹能夠憑借的是什麼迅速崛起?
僅僅是四世三公的“袁”字和在反董聯盟上彙聚的名望而已。
那麼楊氏為何也有這麼大的名望呢?
因為楊氏在某種程度上,對於當代的士族或多或少有一些恩情。黨錮之禍讓士族們收到了空前的壓迫,雖然他們在鄉裡有龐大的莊園財產,享有崇高的聲譽,在朝堂上也有相當的地位,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