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商又表示謙遜,裴俊又再次退讓不受,趙商這才微微笑笑,點點頭不再就這個問題糾纏了,而是說道:“如此,某便尋機傳信城外就是……”
裴俊便告辭了出來,離開了趙商住所幾步,卻站住了腳步,回頭看了一眼……
趙商的推論也是挺有道理的,似乎可以說明當下為何征西將軍斐潛的麾下依舊有條不紊的在組織和防禦了,並且若是城外的楊氏大軍得知了這個消息,然後握住了這個征西將軍的唯一的嗣子,平陽的防禦自然就分崩四裂,打都不用打了。
但是,裴俊老覺得這其中有些問題。
之前的謙讓所謂的功勳,並不是裴俊品格就有多麼偉大,視金錢如糞土什麼什麼的,而是裴俊覺得趙商的觀點全數都是在推論上建立起來的,其中若有一個環節出問題,結果必然是大相徑庭。
就算是真的有嗣子,雖說趙商說是虛虛實實,掩人耳目,但是若是在這虛實當中,加上些偷天換日之策,這要是稍有不慎,便是一個圍攻學宮,屠戮學子的名頭坐實了……
更何況,若是……若是征西其實沒有死……
裴俊忽然打了一個寒顫,為這個想法嚇了一跳,然後仰頭望天,不知道在想一些什麼。
………………………………
從北屈到平陽,雖然說道路已經一再開拓平整過,但是原本地形就是有些起伏的,因此就算是鮮卑奴隸再努力,也不能像後世一樣完全擺脫地形的限製,開出一條高速公路來,而且斐潛還從北屈帶走了三千的新兵步卒,所以行進的速度還是有些受限。
既然呼廚泉已經束手,得知呼廚泉的行動沒有和於扶羅有過招呼之後,對於在高奴的殘餘南匈奴而言,斐潛暫時就沒有必要立刻去攻擊,反正呼廚泉的手下逃的逃,降的降,剩下的也就是一些老弱婦孺而已,因此隻是派了十幾個人,帶著呼廚泉的信物,去一趟也就夠了,不需要大動乾戈。
馬延繼續守在雕陰,負責看押呼廚泉和那些投降的匈奴,而甘風帶著兩千五百騎兵和那些被俘獲的匈奴戰馬,留在了關中,一方麵是三輔地域較大,沒有充裕的騎兵多少照料不過來,另外一方麵南匈奴的戰馬在這一輪的逃亡當中也是累得夠嗆,需要時間稍微調整恢複一下。
因為受到了斐潛個人習慣的影響,和其他諸侯不同,征西麾下並不是有一個人頭便算是一個兵力的,就拿三輔來說,加上從漢中帶來的部分步卒,這樣在關中包括騎兵在內的正卒就有七千人,至於輔兵什麼的一般都是由原本關中郡縣當中的郡兵充當,兩項合計起來也就是萬四五左右,而民夫什麼的根本就沒有計入在內,雖然總兵力上和其他諸侯比較起來似乎是少了許多,但是實際上並不差。
而這些郡兵若是在其他諸侯之處,多數都是拿來當成正卒在用的……
除了漢中關中之外,比如蒲子永安等小城,也有少則四五百,多則八百一千不等的兵卒,再加上陰山軍寨,楨林大營,西河郡、太原郡、上黨郡內也都還有些兵卒,因此總體加起來斐潛兵力數目其實不少,關鍵是現在地盤大,兵力一散開,似乎到處都少得可憐。
又不能像後世遊戲一樣,隻需要顧著前線的,後麵都不用留兵的,否則萬一真要是有個土匪山賊什麼蹦達出來的,哭都來不及……
對了,除了這些之外,隴右之處還有李儒帶著三千左右的兵力,過一段時間後多半也會緩緩的撤入關中,因此基本上來說斐潛暫時不用太過於擔心關中對於潼關的楊彪的防禦問題。
因此,現在最為關鍵的問題,便是解決平陽麵臨的威脅。斐潛於是就帶著趙雲太史慈,一千五百的騎兵和在北屈的三千完成訓練的新兵,走上了回平陽的道路。
不知道什麼原因,斐潛忽然覺得鼻子發癢,最後扭過頭打了一個巨大的噴嚏,揉了揉鼻子才覺得好了一些,轉首對趙雲說道:“子龍,剛才你說什麼了?”
行軍途中,多少有些枯燥,斐潛聽聞趙雲這幾天在抱著春秋左傳看,一路之上似乎有些心事的模樣,於是就找來了趙雲,詢問趙雲在讀左傳的過程當中有沒有什麼問題,結果趙雲還沒來得及說話,斐潛忽然就覺得鼻子發癢,連續打了幾個噴嚏。
趙雲在馬背上握著韁繩,對著斐潛半拱了拱手,說道:“雲近日讀左傳,確有一處疑惑,思索再三亦不能解……”
斐潛點點頭,說道:“子龍請直言。”
“襄公十四年,祁師曠侍於晉侯之側……”趙雲看了看斐潛的麵色,才繼續說道,“晉侯之問也……”
“可是晉侯問曰,衛人出其君,不亦甚乎?”斐潛拉住馬韁繩,讓戰馬的速度稍微【】降下來一些,然後說道,“子龍困惑何處?是君子其可出?或是天子應有公?亦或其他?”
趙雲沉默片刻,說道:“……史為書,瞽為詩,工誦箴諫,大夫規誨,士傳言,庶人謗,商旅於市,百工獻藝……其今可乎?其不可乎?”
“嗬嗬……”斐潛笑了笑,說道,“子龍以為如何?”
“雲竊以為,蓋因有私也?”趙雲說道,“若事無私欲,人無私心,便可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天下自然可治也……”
“左傳一書,敘事精妙,敘興邦滋味有量,陳亡國淒涼可憫,可使得先賢掩麵,聖人閉門……”斐潛淡淡的說了一句,“不過然人不可免私,故春秋不再,周室必亡。”
春秋嚴格說起來並非儒家之人寫的書,至少不是董仲舒之後的儒家所寫的了,否則左傳必然是充斥著君君臣臣,天地有常等等的話語,而不會將師曠所提出的“民貴君輕”寫下來,甚至連“衛人出君”這樣屬於以下犯上的大逆不道之舉還多有讚許之意。
斐潛猜測趙雲多半是覺得當下局麵像春秋戰國,又看見漢帝宛如浮萍一般飄蕩,便多有感觸,卻不敢直接說“衛人出君”一事,所以隻提了所謂的公心私心的問題而已。
斐潛用手指了指前方的兵卒,說道:“惡公不為公,善私亦可尊。天下為公者未必無其私,一心尋私者未必不公……兵勇好功,戰必爭先,聞勳則喜,其為私乎,其為公乎?此舉善也,或是惡也?大賢山隱,公車不就,揚名天下,其為私乎,或為公乎?此舉善也,或為惡也?”
“這個……”趙雲無法回答。
“民愚則無物,無物便貧於公也,民慧而有物,有物則富有私也,不知子龍欲民愚,亦或民慧?”斐潛又說道,“天地無私,萬物有私,此乃倫常,不必苛於一事一物,當放遠量,尋其萬世萬物之理也。正所謂你我皆凡人,凡人皆有私……”
斐潛原本隻是想開導一下有些鑽牛角尖的趙雲,至少從後世所知道的趙雲事跡看來,趙雲確實是有時候會因為特意的要求無私,做出一些讓人敬佩又尷尬的事情來。比如在劉備進川的時候拒絕封賞,並且諫言劉備不要做這樣的事情,最終搞得眾將不歡而散。當然,從民生政務的角度來看,趙雲的建議不僅沒有錯,而且還很有道理,甚至是大公無私的典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趙雲的做法其實就跟子貢贖人一個道理。
不過斐潛萬萬沒想到的是,趙雲先是沉默了許久之後,卻說出讓斐潛嚇了一跳的話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