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之後,這寒風就是一陣緊過一陣了。
此刻長安之中,最牽引人心的,比寒風還要更快的,便是接連而來的軍情。
隴右傳來的軍情,還有突然叛亂的漢中!
頓時一片嘩然。
在嘩然之中又有一個奇怪的現象……
斐潛這個新興的團隊,至少在關中這一塊,已經是漸漸敲打成型了,那些不合時宜的家夥,在一次次的鍛造過程當中被剔除了出去,留下的都不是傻子,怎麼可能會輕易的發表任何意見?
雖然說漢中叛亂來的突然,前因後果也讓人覺得有些迷惑,可是誰也不能否認一點,至少到現在為止,斐潛並沒有露出什麼太大的破綻來。叛亂這種事情,說實在的,大漢王朝三四百年間也沒少發生,總是有些人覺得自己牛批,自稱什麼天王天子天什麼元帥的也常有,要撐得住才能成氣候……
成不了氣候的,都是渣渣。
成功者的腳下永遠都是成片的失敗者的屍骸。
在不能確定這些挑戰者是否能成功的時候,旁觀的人一般都甚少會押注。
於是乎,在關中就出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民間沸沸揚揚,街頭巷尾,全是都是忍不住的交頭接耳,但是在整個長安的官場之中,卻在保持著一種詭異的沉默,沒有任何人表態。
人麼,基本上來說依舊是社會性的動物,處在大環境當中,誰都難免要受到旁人的影響甚至是束縛,斐潛自然也是不可能例外。
在後世的時候,斐潛幾乎天天能多晚睡就晚睡,能多晚起就多晚起,那個時候斐潛手下也沒有什麼人,若是節假休息的時候即便是睡到中午才起床,也根本沒有人在意,也沒人管。
然而現在不同了。
驃騎將軍府例行於卯時開始辦公,斐潛即便是晚一點,也不能超過卯時。至於什麼早九晚五的上班製度,抱歉,根本就木有。雖然斐潛是主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偷懶一些也沒有什麼人敢說他,但是斐潛知道,他偷懶一點,下麵的人就可以偷懶三分,然後再往下一層繼續偷懶下去,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當然漢代沒有什麼手機可刷,也是早睡早起的一個保證,要不然抱著手機,說刷完這個短視頻就睡覺,但是看完的時候多少人是忍不住再劃一下看下一個的?然後一個小時,一個晚上就這麼過去了。
斐潛又是天將亮的時候,便是爬了起來,洗漱過後,早脯便是端了上來。
『呦,是雕胡啊……』斐潛看了一眼,笑了笑,說道。
雕胡,今日的主食,又稱菰米飯。
黃月英在一旁笑著說道:『便是這幾日新到的,算是嘗鮮罷……』
菰米,這也算是應季的美食。
在後世的時候,斐潛甚少看見過這玩意,但是到了漢代之後發現,其實這個菰米還是很常見的一種飯食。菰米從周朝之初就有了,然後吃到了唐代,到了宋代以後就漸漸的變得少了……
用來配菰米的,自然就是魚,烤魚。
因為在《周禮·天官》之中就標明:『凡會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雁宜麥,魚宜菰。』
所以什麼菜配什麼飯,在周朝就已經是有詳細的講究了,而後世聽聞了些所謂什麼紅配紅白配白,就覺得好像是知曉了什麼秘訣一般,恨不得見人就是強調一二,其實大可不必。
論吃,華夏若是認第二,還真沒什麼人敢說自己第一的……
呃,除了棒子。那玩意什麼都敢說第一。
在烤魚的邊上,還有一碟的醬菘,也就是醃製的小白菜。
再加上一碗肉羹湯。
早脯相對來說會簡單一些,晚脯則是豐盛一點。
基本上來說,像是斐潛這樣的級彆的,每日大體上魚肉都還是有的,並且飯菜都可以吃飽為止。而對於一般的普通大漢士族子弟的早脯來說,也是做個什麼栗飯或是豆飯,然後配鹹菜,再加個大醬湯,也就差不多了。
至於普通的勞苦大眾麼,就沒有正兒八經的飯,一般都是野菜粥居多,黑色的雜糧餅子,粗糙,抗餓。
斐潛吃著菰米,忽然心中微微一動。
黃月英也在一旁陪著吃,見到斐潛停頓了下來,愣了一下,『夫君……莫非這雕胡……沒熟透?』
雕胡,也就是菰米飯,和一般的米飯不太一樣。因為菰米較一般的米都要更硬一些,所以烹煮的時候也自然跟普通的米飯不一樣,不僅是需要提前浸泡,而且還需要更長時間的烹煮……
菰米,到了後世的時候,一般就很少在日常飲食之中見到了。甚至如果不是倒大一點的超市當中去尋找,還不一定有。
那麼是不是因為這個烹煮困難,導致了菰米在後世的不常見呢?
斐潛微微笑著,搖了搖頭說道:『非也,就是想到了些事情……』
這個烹煮的困難,並不是菰米稀少的原因。因為斐潛知道,再怎樣的費工夫,也擋不住華夏人追求美食的心。
那麼是菰米不好吃導致被後世遺棄麼?也並不是。
菰米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可食用,雖說後世菰米已少被人作為糧食食用,但菰米的食用曆史可追溯到周朝,並作為供帝王食用的六穀之一。
菰米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必需氨基酸和脂肪酸、維生素以及各種微量元素,同時,人體所需的十八種必需氨基酸齊全。
菰米的蛋白質含量為大米的2倍,味道比一般的米要香一些,有青草的芳香味。
至少斐潛現在吃起來,比起什麼豆飯麥飯都要更好吃,但是為什麼菰米到了後世就漸漸沒有出現在華夏的普通百姓的餐桌上呢?
斐潛吃完了飯,然後又和黃月英說了幾句閒話,布置了一下斐蓁的作業,便是出了後院,然後找到了管事,詢問了一些相關於菰米的事情,才算是明白了菰米在後世不常見的原因。
菰米在成熟的時候是成熟一顆掉一顆……
同時菰米容易染病害,一旦染病,就長不出菰米來了……
不過染病的也能吃,隻不過不是吃長出來的菰米了,而是吃菰的根莖,也就是斐潛在夏天吃的茭白……
也就是說長茭白的菰結不出菰米,而結菰米的菰長不出茭白。
二選一。
如此一來,斐潛就明白了。
後世的人為了收獲較多的茭白,不斷地選擇那些易於被病菌感染而長成茭白的菰加以栽培,而原本那些沒有染病的菰米就漸漸的被淘汰了。
這就有些意思了……
讓管事走了之後,斐潛捏著下巴上的胡須,沉思了一會兒。
這個篩選的過程,菰米的演變,說明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