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驃騎軍,一定會來偷襲!』
曹休堅信這一點,他甚至將心中念叨的這句話說了出來。
似乎是為了增加一些自我的信心,堅定自己的判斷。
在曹休前方的是劉柱和扈質,也是這兩個前線將軍在做一些『天怒人怨』的事情,曹休有理由相信這兩個家夥吸引了大多數的仇恨值。畢竟給曹家當狗,就要有當狗的覺悟,當曹丞相有要求的時候,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上。
曹休看著攤開的地圖,琢磨著驃騎軍究竟會在哪一個地方出現。
峨嵋嶺寬麵很大,橫貫東西,好幾個埡口都有可能成為驃騎軍出擊的通道。如果讓曹軍進軍,選擇哪個埡口是一方麵的問題,而如何防備驃騎軍從另外的埡口通道突襲,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全部堵口,又意味著兵力分散,所以不如主動引誘驃騎軍前來偷襲。
曹休認為驃騎軍就喜歡偷襲。
曹休研究過斐潛的許多戰事,包括其麾下戰將,比如太史慈在內的那些戰績戰例,然後總結出來驃騎軍最擅長的,就是偷襲。
畢竟騎兵機動能力擺在那邊。
曹休記得很清楚,斐潛進軍關中,轉戰隴右,甚至是當年兵發許縣,靠的都是騎兵的快速機動能力,撕破一個點的防線,然後迅速突進,直撲縱深,攪亂後方引起整條戰線的徹底崩塌。
尤其是太史慈奔襲鄴城一戰,更是給曹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年曹操要辛辛苦苦抵抗的袁軍,卻在驃騎的騎兵戰術之下疲於奔命……
所以,這一次,曹操就給驃騎軍留下了香餌。
而且,不止一個。
『將主,驃騎軍……真的會來偷襲麼?』曹休的心腹問道。
曹休將心神從地圖上略微收回來一些,拿起一旁的水囊,喝了一口,點了點頭說道:『必然如此。驃騎素來喜歡以快打慢,以少打多……可是他忘記了一點啊,這騎兵,要有戰馬才是騎兵,若是戰馬受損嚴重……』
曹休的這句話,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從曹操到曹休,甚至包括劉柱和扈質等人一係列軍事動作,其中一部分原因。
牽製,消耗,使得對方折損兵馬,也就等於是增強了自身。
尤其是戰馬……
誰都清楚,戰馬的消耗,尤其是在戰鬥之時的消耗,是比人還要更大。一旦後勤跟不上,戰馬就會很快的被削弱,耐力和體力都會大幅度下降。
而為了針對於驃騎的騎兵戰術,曹軍采取了結硬營的方式,每一個營地都布置了大量的陷阱,拒馬,絆馬索等等專門用來針對騎兵的防禦工事。
曹軍不怕消耗,甚至是歡迎消耗,而驃騎軍則不然。
當然,這句話曹休不能說,但是在曹操等主要曹氏將領心中,卻成為了一個默契。
『隻要驃騎軍來偷襲,就必然折損,折損一多,就控製不住這麼大一個峨嵋嶺!』曹休將手按在了地圖上,『要流民,要戰馬,還是要峨嵋嶺,驃騎總是要選一個!』
曹休不相信驃騎能夠全都要。
因為依據曹休的經驗,流民就代表了無窮無儘的麻煩,要住所,要吃食,拉屎拉尿擋著兵卒的道,說不得還跟驃騎的戰馬搶吃的,因為在流民眼裡,戰馬都能吃豆料,憑什麼他們不能吃?他們吃的都比不過牲口,肯定會爆發劇烈的爭鬥……
還有曹軍混雜在其中的人一定會搞些動作,隨後就是鎮壓和殺戮,驃騎軍的注意力會被分散,兵力也會被分散,若是在偷襲劉柱扈質的時候再損失一些兵馬,那麼曹休他的機會就來了。
絕佳的機會。
這就是曹休所想要的。
曹休深信自己的計劃一定能夠成功。
……
……
人的這一生,究竟是要什麼,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錢財?
權勢?
愛情?
親情?
還是其他的什麼……
有人說,小孩才做選擇,大人全都要。
但是這個人沒說後半截的話,就是全要往往是全都要不到,單一選項都很難,更何況是全要?
王蒙曾經也以為自己活得很透徹,對人生看得很明白。
人麼,不過就是眼一閉一睜而已。
睜開了,活著,閉上了,死去。
所以他對於山東的一些事情都看得很開,什麼世間的昏暗,世態的炎涼,都不如青樓一壺酒,什麼大漢的未來,社稷的興盛,都不如食肆一盤菜,人生苦短,漫漫長夜,今日錢財今日儘,明日煩憂明日說。
來當奸細臥底,也是因為他的錢花光了,然後曹軍給的賞金高。
誰都清楚來這裡做奸細臥底,風險很高,但是在曹軍當中當大頭兵的風險就不高了?
結果王蒙也沒想到,在峨嵋嶺之地,他看見了讓他懷疑人生的事情。
因為懷疑,所以思考。
他在山東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沒錯,如果按照後世的詞語來說,王蒙的一生,至少是他的前半生,幾乎都是在選擇躺平的。有飯就吃,有錢就花,根本就不想什麼明天不明天,對於未來沒有任何的規劃,也不抱任何的希望。
因為最終的結果都一樣,無論選擇無奈的躺平,還是奮鬥到麵目猙獰,都一樣,都是被那些士族子弟踩在腳底下。
因為在山東之地,總是有這麼一些人,無論怎麼折騰,怎麼胡亂搞,他就是能成功。
而王蒙永遠不屬於這些人。
在山東,成功就是為這些人量身定做的,成功對他們來說唾手可得,輕而易舉,根本就不需要耗費太多的腦力和體力,甚至是彆人前期都做好了,然後等著他們來成功。
原因麼,大家都明白。
而這樣的成功越來越多,像是王蒙這樣的成功概率就越來越小,那麼不管他努力還是不努力,麵對的往往都是慘烈的失敗。
既然結果都差不多,那不如躺平來得更舒適。
在王蒙小的時候,他聽著官府官吏在高聲呼喝著,『強漢興邦,四海一家!』
他相信了,他以為大漢真的如同官府官員宣稱的那樣的民族融合和國家強盛。
旋即西羌之亂爆發了。
後來又有衣冠齊整,相貌堂堂的飽學之士,鄉野名士在撚須而笑,『垂手而治,天下太平!』
他相信了,他以為大漢在所有的讀書人的維護之下,政治安定社會和諧。
結果黃巾之亂來了。
再往後,又有山東名士振臂而呼,『為國而戰,清除賊逆!』
他還是相信了,他以為隻要打殺了董卓,消滅了國賊,那麼大漢就能重新獲得幸福和安康。
結果再忍一忍來了。
至於此類的話語,在山東之處還有很多。
比如體現了農業在漢朝社會經濟中的基礎地位的,『農桑為本,百業興旺!』
流民失所,顛沛苦難無人理會。
也有強調家庭倫理與國家治理的相似性和重要性,『孝悌之道,家國同構!』
郭巨殺子養母,然後說他挖出了一壇黃金,然後一群人在高聲讚揚。
還有體現了漢朝法律製度的嚴格和完善的,『漢法嚴明,治安無憂!』
這倒是沒錯,畢竟當年殺得徐州千裡無雞鳴,治安真太平……
人總會有追求的,在追夢的路上,都會遇到溝溝坎坎,小溪小流,這都十分正常。小溝小壑的,邁開步子就能跳過去,甚至這個溝有點深的話,可以跳進去,然後再慢慢爬上來,總能邁過去,跨過去,爬過去。
但是在山東呢?
若橫亙在麵前的不是普通的小溝坎小溪流,而是鴻溝,是亞魯藏布大峽穀,峽穀對岸確實是風景宜人,絢麗多彩,但要現在沒有筋鬥雲也沒有雲梯,更沒有通天梯,若是真的就這麼肉身起跳,導致的結果就有一個,跌的粉身碎骨。
那誰還選擇去搏命的一跳?
與其說王蒙放棄了攀爬,跨越,不如說在山東這個熙熙攘攘的環境當中,沒有給他第二種的選擇機會……
為什麼在大漢山東,遊俠特彆多,青樓特彆多?
因為在普通百姓階層,也唯有出賣自己的肉體,才能換取一點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