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家是東城下轄城鎮,獵子彎大隊的原住民,祖上就在獵子彎大隊紮了根,說是土生土長作為合適。
而作為知青接待點,獵子彎大隊也是名聲在外,享有不小的美名。
美名遠揚的後果就是,去獵子彎大隊下鄉的知青一批接著一批,陸陸續續好幾年都是這樣。
可知青點就那麼大,哪能住得下百十來號知青?
好不容易安排完上一批知青,新來的知青也在路上,可真是愁死獵子彎大隊的大隊長了。
對大隊長來說,最煩的就是知青,乾活不用心就罷了,還成天玩心眼,怪讓人窩火的。
奈何有心沒膽,不敢反駁公社的意見,隻能憋憋屈屈收了人。
不止是獵子彎大隊,知青在其他大隊,也都是處在人際圈外緣的人。
為了安排馬上要到來的知青,獵子彎大隊的大隊長隻能跑去公社哭訴,希望得到妥善的處理方法。
實在是,大隊裡也沒有可以擴建房子的空地了,總不能把知青點修到地裡去。
就有公社的乾部給出了主意,隻要知青們願意付房租,也可以住到隊員們家裡去。
得到啟發的獵子彎大隊長,屁顛屁顛跑回了大隊,回去後就召集所有人開會,參會人員當然也包括知青。
會議的內容比較明了,隻要知青和隊員們願意,新來的知青都可以去隊員們家裡吃住。
但前提條件是,每個月要付一塊錢的房租。
這個提議,得到了大部分隊員的同意,就多了一張吃飯的嘴,每個月就能有一塊錢的額外收入,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讚成的人家非常支持這個決定。
也有家境實在潦草的,既不想失去每個月一塊錢的收入,又不想自家的口糧被人消耗,就有了彆的主意。
建議大隊長,分去隊員們家裡的知青數量必須是一樣的,不能因為家境條件的好壞就區彆對待。
既然是集體,大隊部也要補貼知青們口糧,要不然家底薄弱的人家真受不起。
為這,獵子彎大隊吵吵嚷嚷能有一個多月。
最後大隊長拍板,每家分兩個知青,一男一女就很公平。
如此,家底貧瘠的錢家也分到了兩個知青,男知青姓李,女知青姓錢。
同一個姓氏的錢姓女知青,在錢家也沒有多好的待遇,和李姓男知青一樣,吃糠咽菜都是常有的事。
錢家住的是老式的土坯房,房頂還會時不時掉土渣的那種。
條件如此艱苦,兩位知青也沒想過搬出去住。
能有地方住都不錯了,他們哪敢嘰嘰歪歪惹事。
事情的轉機,來的沒有任何預兆。
錢家最小的女兒錢慧英,相中了李姓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