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方有死,無生則無死。人渴望生,其實是在求死。”
“欲進入無生無死之境,就不能再執著於生死,隻要還執著於生死,便不可能回歸無生無死之先天,隻會不斷地落入有生有死之後天。”
“人生人生,人活著就是為了生。為了生而活,即是順道。不再為生而活,即是逆道。”
“順則成人,逆則成仙。不要驚訝世間為什麼那麼少人得道成仙,因為世間根本沒有多少人願意走逆道。”
“逆道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條非常痛苦的道路。因為走逆道意味著不能過分地追逐財色名利,必須克製自己的欲望,這對於被妄心奴役的人來說真的非常痛苦。”
“人最不願意做的事情就是放下,因為大多數人認為放下之後,自己便一無所有了。”
“然而,不放下便不可能無欲,無欲不了便不可能心空,心空不了便不可能感受到道的本自具足。”
“熱衷於追逐財色名利的人都是在背道而馳,這樣的人若不將心轉向道,永遠也不可能得見大道。”
“我們的心在哪裡,我們的家就在哪裡。若我們認為夢境才是自己的家,那我們就會不斷地回到夢境中,經曆一個接著一個的生死,永遠也沒有儘頭。”
“欲望是向外求的象征,隻要心還向外求,便不可能感受到道的本自具足。”
“隻有與道認同的心方能達到真正的無欲。若我們不願意與道認同,必然會執著於生死、得失、榮辱,便不可能進入無欲的境界的。”
“修行必須得有強大的願心和毅力才會有所成就。沒有強大的願心和毅力,便不可能修成大道。”
“湖水想要支撐起一條船,就必須得足夠深才行,若湖水過淺,便不足以載起一條船。”
“願心和毅力即是湖水,修行即是船。沒有強大的願心和毅力,修行便會感到舉步維艱,心也很難回歸大道,心回歸不了大道,便不可能達到真正的無欲。”
“若是我們的心處在道中,往往是沒有什麼欲望的。了悟大道的聖人隻是靜靜地待著就感到很快樂了,因為他們感受到了道的本自具足,根本不想去追逐任何外物。”
“因此,隻要你們的心能夠回歸大道,不需要刻意地去克製自己的欲望,自然就能夠無欲。”
“若能直接與道認同,便不需要刻意去克製自己的欲望了。隻有無法做到與道認同的人,才有克製自己欲望的必要。這就是無為法和有為法的區彆,無為法是最高效的修行方法,能用無為法最好,實在不行再用有為法。”
“好了,無欲說完了,接下來再說說有欲。”
“老聃雲: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意思是說:常常保持有欲的狀態,便能夠觀察到萬物由來的端倪。”
“天地萬物是怎麼來的?我之前也說過了,天地萬物皆是透過有識心創造出來的,當我們的心識一往外照,天地萬物便出現了。”
“心識往外照就代表心中有了欲望。若我們心中沒有欲望,心識便不可能往外照。”
“有識心又稱為欲求心,天地萬物就是透過欲求心創造出來的。所以老聃才說: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隻要自己的心往外照,就會看到天地萬物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了。”
“若你們能夠進入玄牝之門,你們就會清晰地看到意識造物的整個過程了。”
“玄牝之門是天地之根,天地萬物皆由此出。”
“老聃的境界非常高,他的意識能夠進入玄牝之門,能夠看到天地萬物創造出來的整個過程。”
“進入玄牝之門的方法主要有三個。一、通過深入靜定的打坐進入。二、通過半夢半醒的狀態進入。三、人處在極度疲勞或是虛弱的狀態下有可能會強製進入。”
“第一種方法是最為穩妥的方法,但前提是打坐時能夠深入靜定,若無法深入靜定,是很難進入玄牝之門的。這個方法對於普通人來說很難行之有效。”
“第二種方法是一種竅門,人處在半夢半醒的狀態下,意識處在玄牝的交界處,往往很容易進入玄牝之門。若能在這個狀態下保持深入靜定,不讓自己睡過去,便有可能會進入玄牝之門。另外,清明夢也歸類於第二種方法,畢竟清明夢大多數時候都是在睡回籠覺的時候發生。”
“第三種方法很多人都體驗過,這個方法就是夢魘,或者說是鬼壓床。有的人是因為體質比較特殊體驗到的,有的人是因為身體處在極度疲勞或是虛弱的狀態下體驗到的。”
“夢魘其實就是進入了玄牝之門,隻不過夢魘狀態下的人元氣過弱,加上當時處在靈肉分離的階段,就會感覺自己的身體被什麼東西壓住,動彈不得,很多人便以為自己被鬼壓了,其實不然。”
“進入夢魘狀態的人,往往都是元氣弱的人,元氣弱的情況下,自己的靈體是動彈不得的。”
“靈體必須得靠元氣驅動,沒有元氣,靈體很難動起來。就像你們餓了三天三夜,你們就會感覺全身乏力,動動身子都感覺艱難。”
“通過夢魘的方法進入玄牝之門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夢魘狀態下的元氣非常弱。元氣弱,便不可能觀察得到意識造物的過程,畢竟意識造物必須得透過氣才能創造出來。”
“所以,想要進入玄牝之門,觀察到意識造物的過程,唯有第一種和第二種方法了。普通人可以從第二種方法下手,修行有很長一段時間的人可以從第一種方法下手。不過,能不能成功還得看個人造化了。好了,有欲也說完了,最後說說老聃的最後一句話。”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意思是說:無名和有名乃同一個根源所生,雖然名稱不同,其實沒有任何區彆,看起來玄之又玄,乃一切奧妙之門戶。”
“無名和有名看似有分彆,其實沒有分彆。”
““無”看似是無,卻不是真的無,其實它是有。“有”看似是有,卻不是真的有,其實它是無。”
“也就是說,我們認為的“有”其實並不存在,既然不存在,那就等於什麼也沒有發生。”
喜歡莊子傳奇請大家收藏:莊子傳奇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