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木質的東西,光澤看起來卻十分的漂亮。
尤其對於這三樣東西打磨的手法看起來就是同一個人製作而出的三樣東西。
沒錯,這三樣東西都是沈醉製作出來的。
沈醉平時沒事兒的時候就喜歡做這些木質的東西,送給陳子書的就是一些木質的小玩具之類的。
後來有了三個孩子,沈醉的事業就開始了,也想不起來給他們製作這些玩具。
或者是三個孩子的玩具,本來就不算少。
後來還是孩子們一句無意識的話點醒了沈醉。
“媽媽,為什麼爸爸有禮物而我們沒有呢?”
當時沈醉正遞給了陳子書一個雕刻出來的小鹿。
結果就被支著腦袋等待吃甜點的孩子們看個正著,孩子們對此十分的疑惑。
為什麼媽媽總是給爸爸禮物,但是卻不給他們這樣的禮物呢?
孩子們什麼也不懂,他們隻是說出了自己疑惑的事情。
“因為你們已經有禮物了,那些玩具不是嗎。”
沈醉和陳子書從來不是苛待孩子,並且不允許孩子們玩樂的家長。
沈醉會在偶爾難得清閒的日子帶著孩子們玩兒一些遊戲,陪著孩子們長大。
而陳子書則是身為新時代的商人,對待那些玩具可以說是如數家珍,現在剛剛發行的那些玩具,還有記憶中的那些玩具。
隻要想起來他就會去尋找,找不到了,那麼就自己做,甚至因此還拓寬了一條玩具的道路。
自古以來舍得花給自己花錢的是女人,舍得讓彆人花錢的是孩子。
孩子哪個不是家中的寶貝?
那些寵孩子的人又不是沒有。
而玩具商鋪就是將這部分的人手中一個很好的過渡場所。
陳子書搬回來的玩具,三個孩子很喜歡,可是現在他們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另一邊。
“可是那些玩具都是媽媽親手做的,我們也想要媽媽親手做的玩具,我們也想要禮物。”
這一句話讓沈醉沉默了下來。
沈醉就開始想給孩子們做什麼?
她做木雕的能力的確可以給孩子們做些什麼?
比如自家大女兒現在練劍用的是小木劍,就是她當時做出來的一個東西。
但是那個劍隻能說是形似劍的一個玩具,並不能說是真正的劍。
後來孩子們的忘性很大,漸漸的迷上了其他新的玩具,把這件事兒就給忘了。
可是沈醉卻忘不了,慢慢的就把這三樣東西做出來。
她正準備找個什麼機會送給三個孩子,而現在無疑是一個十分好的時間,也是一個十分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