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朕已有考量,內帑裡還有一千五百萬兩白銀,可以解燃眉之急,李尚書,朕要你每年從國庫裡撥出五十萬兩白銀,不要再和朕討價還價了。”
眼見朱常洛已經讓步,而且態度那麼強硬,李汝華也不敢再說什麼了,畢竟這大明的天下,終究是他們朱家的,不是他李家,真要是上綱上線,自己可討不到什麼好。
再說了,又不讓他出全部已經很好。這要是萬曆皇帝,恐怕一分錢都不會自己出。
於是見好就收的李汝華也是當即行禮道:“臣遵旨。”
就這樣新軍一事徹底敲定了,不過將領、兵員、訓練地方,可都沒說好。
於是朝堂眾人圍繞著一個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尤其是各個黨派之間,都在互相攻擊,畢竟這可是一支新軍,而且還有三萬人,誰不想掌控?
畢竟要是誰那邊的人拿下了這個位置,自然他們在朝堂裡的話語權也就可以更大了。所以沒有人會輕易放棄。
“啟稟陛下,主將人選微臣舉薦遼陽副總兵官趙率教,他說萬曆十九年(1591年)的進士,先是被任用為甘州都司,後因建立軍功擢升碾伯營遊擊、靖虜衛參將。適逢災年,出粟救濟百姓,受到民眾讚譽。”
“此人還先前擔任過署下馬關參將,隨後又充任鎮靖參將、延綏參將,屢立戰功,現在也在遼東任職,微臣以為他最合適。”
聽見有人舉薦,朱常洛也是有些吃驚,他之所以現在突然提出,就是為了打他們個措手不及,讓他們各個黨派都沒有時間商量,從而讓徐天爵攬下這一職務,沒想到他們居然還有人推薦。
不過想來應該不是他們商量的結果,而且這個趙率教他也聽說過,是個有才能的,不過擔任新軍的主將還差遠了,光要有能力還不行,必須要忠心,而且在朝堂上也要有勢力,不然恐怕會處處被掣肘。
“陛下臣認為,遼東巡撫徐天爵更適合擔任新軍主帥,臣有兩條理由,其一,新軍是為了應付遼東女真,而徐天爵乃是遼東巡撫,又常年與女真人作戰,經驗豐富,徐將軍長期在遼東,有更多的機會與女真族接觸和交戰,從而能夠深入了解女真族的作戰方式、戰術特點以及生活習性,便於新軍的訓練。”
“其二徐將軍乃是中山王徐達之後,出身將門,更能服眾,而且身立數功,早已可堪此大任。”
聽他這麼說,英國公張維賢、成國公朱純臣立馬就坐不住了,什麼意思,他們也是勳貴之後,不比徐家弱多少,但最後他們還是忍住了,畢竟現在他們家裡也沒有能堪當大任的後生。
再說了徐天爵也是他們勳貴體係的,由他來執掌新軍總好過那些文官來的好,再加上定國公也在旁邊,他們也不好說什麼。
於是乎在場的除了少許文官反對,其餘的勳貴、武將都讚同。
一方麵是因為徐天絕是勳貴體係的人,勳貴自然是支持的,另一方麵,徐天爵這兩年來的戰功也足夠服眾,畢竟,相較於在遼東的其他將領來說,他的戰績的確是讓人心服口服。
再加上這是朱常洛早就認定的人選,方從哲、黃嘉善這樣的老家夥,就更不會反對了。
其他的文官都是些小官,影響不了決定。
於是乎,就這樣朱常洛大手一揮,徐天爵就成了這支三萬人新軍的統帥。
“臣徐天爵,謝主隆恩,承蒙陛下信任,委以練兵重任,必當肝腦塗地,以報陛下隆恩。”
“好,快起來吧!”
“接下來便是兵員的問題,諸位愛卿可有什麼想說的?”
“啟稟陛下,微臣以為這三萬人不必全部招募新軍,可以從原有衛所裡抽調部分士兵,這樣一來倒是能大大節省軍費開支。”
李汝華終究還是從財政方麵入手,他這個辦法的確能縮減軍費開支,但是卻有可能把新軍給毀了,而且他是戶部尚書,這個時候說話多少有些不合適?
要是沒人反駁,豈不是顯得兵部無人,畢竟訓練新軍可是和他們兵部息息相關,於是黃嘉善立馬站出來打斷道:“李尚書此言差矣,衛所兵戰鬥力太差,紀律渙散、驕惰怯懦,缺乏訓練,臨陣畏縮,如果把他們編入新軍,豈不是毀了新軍?既然要組建新軍,就不要顧及這麼多。”
“我看還是從各地方征兵吧!最好是身體素質好,且性格堅韌、民風彪悍的百姓,隻有這樣才能抵抗關外韃子。”
眼見黃嘉善開口,李汝華也隻能老老實實的退下去了,他本來也沒想著成功,隻想著試一試,行不行都不是什麼大事?沒必要和他爭執。
眼見沒有人說到重點,方從哲也隻能站了出來,畢竟人家皇上問的是兵員的問題,顯然是要從各處征兵,組織新軍,不然他又何必多此一舉。
方從哲不愧是執掌內閣多年的人物,揣摩皇帝的心思,絕對是他的強項。
“陛下,江南地區水網密布、地形複雜,那裡的人更熟悉那種地理環境。而遼東這種特殊的地形和氣候條件不太適應,在作戰中恐怕會受到一定的限製。所以微臣以為可以從北方招募新軍。”
“尤其是燕趙之地,自古以來燕趙之地多義士,而且絕大多數人也能適應遼東的氣候,不至於出現大量傷病員,所以臣建議采用北地。”
“諸位同僚意下如何?”
喜歡祖上徐達,開局硬剛努爾哈赤請大家收藏:祖上徐達,開局硬剛努爾哈赤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