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望去,好似一間典型的羅馬式宮殿,其內部裝飾之奢華與精致令人震撼。
地麵鋪陳著細膩的金絲繡花地毯,房間四周高聳的科林斯式柱子巍然屹立。
打開房門的一瞬,我便被眼前的裝潢所震撼,踏上不知價值幾何的地毯時,也不由自主地放輕了步伐。
墨多多也同樣如此,他每一步都顯得格外謹慎。
房間內的每一盞燈具都由蠟精心雕琢而成,呈現出喜、怒、哀、樂等情感豐富的表情。
這些表情被刻畫得栩栩如生,讓人不禁懷疑它們是否擁有生命,燈具上還細致描繪著複雜扭曲的宗教圖騰。
燃燒的燈芯被巧妙地固定在這些怪臉之中,幽幽光芒在房間內搖曳生輝,為現場增添了詭異的氛圍。
我聽出墨多多咽口水時顯露的惶恐不安,沒有再勉強他,主動站在前麵領路。
在這光影交錯中,我裝作不經意四處打量,試圖找到這個故事中的另一位“主人公”——
我對視上了一片蔚藍深邃的海。
少年的眼眸,宛如蔚藍深海,深邃莫測,溫潤中卻暗含內斂的老成。
“who"sthere?”
▽
少年的聲音如同月光下流淌的溪水,溫柔而理性,帶著沉穩與深邃的韻味。
雖然略顯微弱,卻如同海浪輕拂沙灘,帶著柔和寧靜的力量,讓我想起了大海的寬廣與深邃。
隻不過……說的是英文?
他是外國人,我知道這很合理。
但是這樣一來,描寫亞瑟開口就用中文的“誰”的原作,就顯得不太合理了。
這與書中內容不同的細小差異,放大了接下來旅途的未知,無形中加劇了我的焦慮。
那是在房間的中央地帶,羅馬式水池的邊緣,一位金發碧眼的外國少年靜靜坐在那。
他雙足浸入水麵,手中握著一支黃金豎笛。那雙如海洋般深邃的藍眼睛,觀察中帶著審視,打量著我們幾位不速之客。
他掃過我們的目光帶著點驚奇,我能理解——畢竟咱們是東方人+西方人+一隻小狗的組合。
大概是看我比墨多多年長的緣故,他對著我再次開口:“whoareyou?whyareyouhere?”
謝邀。
雖然句式很簡單,但高考咱們練的是聽力不是口語。倒不是不會,但在人家正宗流利的口音麵前,我還是不獻醜了。
“……啊?你在問我嗎?”
我裝出這是下意識的反應。
為了省時省力,我直接開口使交流回到中文頻道,就是犧牲了一點自己對外展示的文化水平。
“你會說中文?”既然找到了共同語言,少年也不打算繞彎子,“幾位到訪是有什麼事嗎?”
“我們都是船上的遊客,我叫墨多多,這位姐姐叫董諾……彆看她外貌如此,但她和我一樣算華國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