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楊林按照輩分來說應該是李淵的叔叔輩。當殺退突厥人,戰場上的硝煙逐漸散去,局勢穩定下來後,李淵抬眼看見楊林威風凜凜地策馬而來,趕忙上前幾步,抱拳躬身,語氣誠懇而滿含敬意地對楊林表示感謝:“多謝叔父率軍來援,侄兒感激不儘。若非叔父及時趕到,侄兒怕是要命喪此地了。”
楊林迅速翻身下馬,大步流星地走向李淵,伸手扶起李淵,麵帶微笑說道:“賢侄莫要如此客氣,你英勇奮戰,以寡敵眾,本就令人欽佩。麵對如此凶險之境,你毫無退縮之意,拚死抵抗,這等英勇無畏的精神,實乃我軍之楷模。我又怎能坐視不理?若不前來相助,豈不讓我軍將士寒心,又如何對得起這朗朗乾坤?”
說罷,楊林拍了拍李淵的肩膀,目光中滿是讚賞與欣慰:“賢侄啊,經此一役,想必你又為自己增添了赫赫戰功。日後在這沙場之上,定要繼續奮勇殺敵,保家衛國,莫負了這一腔熱血和一身本領!”李淵鄭重地點了點頭,回應道:“叔父教誨,侄兒定銘記於心,不敢有絲毫懈怠。”
打掃完戰場之後,夕陽的餘暉如一層輕柔的金紗,緩緩灑在大地上,給這片剛剛經曆過血與火殘酷洗禮的土地蒙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色。微風拂過,帶著戰後的蕭瑟與寧靜。楊林和李淵並肩騎行,馬蹄輕緩,踏起微微的塵土,在餘暉中如夢如幻。
楊林率先打破了沉默,他微微側頭看向李淵,神色凝重,目光中透著深深的憂慮,緩緩說道:“賢侄,如今這朝政,可謂是內憂外患交織,局勢錯綜複雜,實乃令人憂心忡忡啊。朝中有奸佞之臣結黨營私,貪汙腐敗,致使政令不通;朝外又有各方勢力虎視眈眈,邊境不安。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李淵輕輕歎了口氣,眉頭緊鎖,應道:“叔父所言極是,朝中那些奸佞當道,為了一己之私,橫征暴斂,百姓苦不堪言。如此下去,民怨沸騰,若不加以整治,恐生大亂,危及江山社稷。”
楊林皺起眉頭,額頭上的皺紋如刀刻一般深刻,目光深邃而憂慮:“我等身為臣子,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自當為君分憂,為百姓謀福祉。可如今這局勢錯綜複雜,盤根錯節,每一步都如履薄冰,需謹慎行事,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李淵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地說:“叔父,如今這賦稅繁重,百姓不堪重負,生計艱難。若能減輕百姓負擔,推行一些利民之策,如興修水利、鼓勵農桑,或許能緩和當前的困境,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國家也能逐漸恢複元氣。”
楊林捋了捋胡須,那胡須在風中微微飄動,沉思片刻後說道:“賢侄所言有理,隻是這改革之事,牽涉眾多利益,定會遭遇重重阻力。那些既得利益者豈會輕易讓步?故而需得從長計議,謀定而後動,尋找最佳時機,方可有所作為。”
兩人一邊騎行,一邊深入探討著朝政的種種問題,聲音時而低沉,時而激昂。他們都深感責任重大,未來的道路充滿艱難險阻,任重而道遠。
楊林從李淵的話語裡麵聽出來,李淵此人有雄才大略,絕非池中之物。但是他不明白李淵是支持楊家的天下還是繼續忠心宇文家族。於是,楊林心中暗自盤算,決定開始試探李淵。
楊林放慢了馬速,看似不經意地說道:“賢侄啊,如今這楊家匡扶江山,社稷本該安定,可卻有很多人誹謗楊家,說楊家有篡奪宇文家天下之心。對此,不知賢侄你作何看法?”他一邊說著,一邊用餘光緊緊觀察著李淵的表情變化,不放過任何一絲細微的反應。
李淵心中猛地一緊,瞬間意識到楊林這看似隨意的問話實則暗藏玄機,是對自己的試探。但他麵上依舊保持著平靜,略作思考後,有條不紊地回道:“叔父,此等誹謗之言,純屬無稽之談。楊家一直以來對朝廷忠心耿耿,為了江山社稷不辭辛勞,鞠躬儘瘁。那些謠言不過是彆有用心之人蓄意編造的惡意中傷罷了,其目的無非是想擾亂朝綱,製造混亂。”
楊林微微一笑,目光中帶著幾分審視,接著說道:“可這謠言如今傳得沸沸揚揚,人言可畏啊,難免會讓人心中起疑。賢侄覺得楊家麵對這等不利的局麵,應當如何應對才好呢?”
李淵神情嚴肅,眉頭微微皺起,鄭重地回答:“楊家隻需一如既往地秉持忠心,為朝廷和百姓謀福祉,以實際行動證明其赤誠之心。正所謂清者自清,謠言止於智者,時間自會證明一切,那些不實的誹謗終將不攻自破。”
楊林眼睛微眯,目光變得更加銳利,追問道:“那倘若楊家真有取代宇文家之心,賢侄你又當如何自處?”
兩人繼續並轡而行,馬蹄聲在空曠的道路上顯得格外清晰,“噠噠噠”的聲響仿佛在訴說著此刻兩人心中的複雜思緒。楊林目視前方,若有所思地說道:“賢侄啊,如今這朝廷各方勢力盤根錯節,猶如一張無形的大網,讓人難以捉摸。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萬劫不複之境。每一個決策,每一次表態,都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後果。你需時刻謹慎,莫要行差踏錯,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