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煙,南喬自己留下了,在供銷社買的點心,送給了王知秋,私下在廚房忙活的時候送的,理由是感謝她教他廚藝。
這個舉動給王知秋弄的挺不好意思的,明明是他好心幫忙自己打下手,自己卻還收人家的東西,說不過去了。
王知秋不想要,南喬就直接換了一個套路,說自己不愛吃點心,你不要,那我回頭送給其他女知青好了。
這一下王知秋就急了,我不是不想要,我隻是不好意思,再者說了,就算我不要,你也不能送她們的,那算怎麼回事。
為了避免東西被其他女知青拿走,王知秋硬著頭皮收下了南喬的點心,想著以後多教他一點廚藝吧,坐實了這個借口,免得其他人多想。
下鄉一個月了,在南喬有心的套話中,早就弄清楚了王知秋家裡的情況,和記憶裡的沒什麼偏差,祖上是禦廚出身。
王知秋的父親,現在就是某廠子的大廚呢,可她這一輩的兄弟,卻沒有能傳承家傳廚藝的人。
王知秋兄弟姐妹四個,大哥王解放早就工作了,她行二,和三弟王國強差一歲,前後腳下鄉的,不在同一個地方,三弟在西部那裡。
家裡還有一個小妹王明雪,年齡還小,南喬算了一下,等小妹到年齡的時候都沒有下鄉政策了。
王家的核心廚藝,傳男不傳女,王知秋會的算是皮毛,真正核心的東西,她都不會。
按理說應該是她王解放繼承家傳廚藝才對,奈何王解放對於廚藝一點興趣都沒有,更喜歡機械相關。
用王知秋的話說,從小到大,她爸不知道揍了王解放多少次了,也沒能逼迫成功,死活就是不學廚藝。
王老爹也是沒轍了,就拿王知秋打個樣,讓王解放看看,學習廚藝沒什麼不好的,她這才一點點練成了手。
到了王國強這裡,又出幺蛾子了,他不是不想學,而是沒那個天賦。
“我三弟”王知秋說這個話的時候,也是一副牙疼的樣子:“他太過於憨直,所以”
南喬秒懂,說憨直是好聽的,說難聽點就是智商不足,倒不是說純傻,隻能說腦子反應有點慢,記憶力也不行。
彆的不說,炒菜的步驟都記不住,還怎麼當廚子。
王國強體格子是真好,全家最壯實的一個,有的是力氣,下鄉了乾農活絲毫不比當地農戶差。
偏偏腦子不行,記過於複雜的東西就出錯,他要是當廚子,比較適合去不列顛,反正調料基本就兩樣,鹽和黑胡椒。
家裡就倆兒子,廚藝眼看著傳承不下去了,王老爹也愁啊。
王明雪就更不用說了,生她的時候,媳婦已經歲數不小了,營養也沒跟上,再加上早產,小妹的身子骨一直都不好。
看來看去,王家能傳承家傳菜譜的,還真隻有王知秋一個人合適了。
王知秋是當成閒話嘮的,南喬就記在心裡去了,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情報。
既然有了廚藝天賦,那就不能放過王家的傳承,大不了將來他和王知秋有了孩子後,讓兒子跟著王家的姓就是了。
作為現代人,南喬根本就不在意姓氏的問題。
傳宗接代?
得了吧,家裡又沒有皇位要繼承。
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南喬都願意娶相貌平平的王知秋了,可想而知,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讓孩子跟著王家姓,就能拿到人家祖傳的菜譜,在南喬看來,這個買賣簡直不要太劃算。
王知秋已經成了南喬的嘴邊肉,隨時都可以吃下去,但他不急。
秋收馬上就開始了,所有人都不準請假,真病的起不來的沒辦法,事假是肯定沒有了。
搶收、搶收,怕的就是突然下雨。
新知青還帶著懵懂的眼神,老知青一個個都苦著臉,哪怕下鄉夠久了,他們還是不適應這種強度的勞動。
秋收一次,就跟死一場差不多,那個腰都不是自己的了。
新知青還帶著懷疑,有沒有你們說的那麼誇張?
很快,新知青就見識到了什麼叫做搶收,要不是已經下鄉一個多月了,稍微有了點習慣性,他們都得累死在田地裡。
忙活了一天,王知秋也沒有精力做飯了,就湊合吧,有啥吃啥。
新知青的房間裡,清一色的‘哎呦’聲,一個個躺在床上都不敢動了,一動就腰疼。
就連精力最旺盛的孫明傑都蔫了,好在年齡小,恢複力也快,馮國安那些歲數大的,全都在躺屍。
南喬也沒好到哪去,好在他還有每天100毫升的靈泉可以喝,喝下去緩解身體的疲勞,不然真堅持不下來。
第三天開始,新知青就受不了了,不是主觀意識上想逃避,客觀事實上就是不行了,身體撐不住。
大隊長也不指望新知青和當地人一樣,身體不行就少乾點,不乾肯定是不行的。
給新知青分配了一些相對輕鬆的活兒,老知青有堅持不下來的,也同樣對待。
要說老知青裡的狠人,那必須是張招娣,這個女人對自己是真的狠,瘋了一樣的賺工分,隻為了多分糧食,然後寄回家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