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歸趙"的成語故事源自中國古代戰國時期,具體出自西漢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這個故事不僅體現了藺相如的智勇雙全,也展現了古代國家間的外交智慧與策略。
故事發生在紛擾不斷的戰國時期,當時趙國意外得到了一塊極其珍貴、光彩奪目的寶玉——和氏璧。這塊寶玉質地純淨,色澤溫潤,舉世無雙,其價值無法估量,真可謂是價值連城。不久之後,這個消息如同春風一般迅速傳遍了各國,最終也傳到了秦國國君秦昭襄王的耳中。秦昭襄王對這塊寶玉垂涎三尺,心生貪念,企圖將其據為己有,以增添自己的財寶。於是,他精心策劃,寫信給趙國的國君趙惠文王,信中言辭懇切,假意提出願意以秦國十五座繁華的城池來換取這塊和氏璧,企圖以此誘使趙國交出寶玉。
趙惠文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左右為難。他深知秦國勢力強大,兵強馬壯,若是不答應交換和氏璧,恐怕秦國會以此為借口,發兵攻打趙國,給國家帶來災難;但若答應交換,又怕秦國得到寶玉後,不履行承諾,白白送出了國寶,還無法得到應有的城池。趙王在宮殿中踱步,心中猶豫不決,眉頭緊鎖。正在這關鍵時刻,藺相如挺身而出,他麵容堅定,自告奮勇,表示願意攜帶和氏璧出使秦國,以他的智慧和勇氣,完成這一艱巨而危險的任務,為國家解憂。
藺相如懷揣著舉國矚目的和氏璧,踏上了前往秦國的征途。經過一番周折,他終於得以麵見秦昭襄王。在秦王的宮殿中,藺相如恭敬而莊重地將和氏璧雙手捧起,獻給了秦王。秦王接過這塊舉世無雙的寶玉,眼中閃爍著貪婪的光芒,他愛不釋手,立即將寶玉傳給左右大臣和後宮美人觀賞,一時間,宮殿中充滿了對和氏璧的讚歎聲。然而,秦王卻絕口不提割讓十五座城池之事,仿佛和氏璧的到手已經讓他心滿意足。
藺相如見狀,心中頓時明白了秦王的意圖。他深知秦王並無誠意交換城池,隻是想要得到和氏璧而已。於是,他心生一計,決定用智慧來應對這個困境。他走上前,對秦王說:“大王,我發現和氏璧上有一處微小的瑕疵,需要指給您看。”秦王一聽,信以為真,連忙將寶玉交還給了藺相如。
藺相如接過寶玉,心中已經有了計較。他立即後退幾步,背靠柱子,怒目圓睜,對秦王發出了嚴正的警告:“大王,您若真心以城換璧,我自然雙手奉上;但若您並無誠意,我寧可讓這塊寶玉在這裡碎裂,也不讓它落入秦國之手!”說完,他便作勢要將和氏璧狠狠地往柱子上撞去。
秦王見狀大驚失色,他萬萬沒有想到藺相如會有如此決絕的舉動。他連忙向藺相如賠罪,並假意答應齋戒五日,舉行隆重的受璧儀式。然而,藺相如心知秦王詭計多端,不可輕信。於是,他趁秦王齋戒之際,秘密派人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確保了國寶的安全。
五日之後,秦王在朝堂上隆重舉行受璧儀式,正式召見藺相如。藺相如從容不迫地走上殿來,他衣衫整潔,神態自若,麵對秦王,他毫無懼色,朗聲說道:“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大王若真有誠意,請先割讓十五座城池給趙國,我再派人將和氏璧送來。”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嘩然,各國使臣紛紛側目,對藺相如的膽識表示欽佩。
秦王聞言,臉色驟變,大怒之下,拍案而起。然而,他礙於各國使臣在場,不便立即發作,隻好強忍怒火,放藺相如回國。藺相如以他的智慧和勇氣,成功地讓秦王在眾人麵前丟臉,維護了趙國的尊嚴。
藺相如不辱使命,成功地將和氏璧帶回趙國,“完璧歸趙”的英勇事跡很快傳遍了列國。他不僅為趙國保住了國寶和氏璧,更維護了趙國的尊嚴和利益。他的名字和事跡被後人廣為傳頌,成為千古佳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為國家的尊嚴和利益而奮鬥。
“完璧歸趙”的成語故事,不僅生動展現了藺相如智勇雙全、外交才能出眾的形象,更深刻地揭示了在麵對強敵或困境時,我們應保持冷靜沉著的心態,機智靈活地應對挑戰;同時,這個故事也強調了信義的重要性,提醒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守信用和道義,以及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原則,不因個人私利而損害國家的整體利益。這個故事在中國曆史上具有深遠的影響,它傳遞的智慧和價值觀,成為後人學習和借鑒的重要精神財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在麵對困難和挑戰時,能夠堅守原則,靈活應變,為國家的繁榮和尊嚴而奮鬥。
喜歡成語小故事暢想請大家收藏:成語小故事暢想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