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鬥量”的成語故事源自三國時期,具體講述了東吳中大夫趙谘出使魏國,以車載鬥量來形容吳國人才之盛的一段佳話。
在波瀾壯闊的三國時期,曆史的長河中湧現出了無數英雄豪傑與傳奇故事。這一時期,吳、蜀、魏三國形成了鼎足而立的局麵,各自占據一方,相互製衡,展開了長達數十年的爭霸鬥爭。
公元219年,蜀漢的政治和軍事形勢經曆了劇烈的動蕩。這一年,蜀漢名將關羽,在荊州之戰中遭遇重創,敗走麥城,這是一個位於今天湖北省境內的古城。在逃亡途中,關羽不幸被東吳軍隊擒獲。東吳方麵,鑒於關羽的威名和影響力,最終決定將其斬殺,這一事件震動了整個三國,也為後續的蜀漢與東吳關係埋下了深深的仇恨種子。
劉備,作為蜀漢的開國皇帝,與關羽情同手足,得知關羽的死訊後,悲痛欲絕。他誓言要為關羽報仇,洗刷恥辱,於是毅然決定出動大軍,討伐東吳。這一決定不僅體現了劉備對兄弟情義的堅守,也反映了蜀漢在戰略上對東吳的威脅感知。
麵對劉備率領的蜀漢大軍壓境,東吳的局勢頓時變得危急起來。吳主孫權,作為東吳的統治者,深知單憑一己之力難以抵擋蜀漢的攻勢,必須尋求外部援助。於是,他做出了一個大膽而明智的選擇,即向北方的曹魏求援。
為了表達誠意並爭取曹魏的支持,孫權派遣了中大夫趙谘作為使者,出使魏國。趙谘,以其淵博的學識和卓越的口才,在魏文帝曹丕麵前展現了東吳的誠意和決心。他向曹丕詳細闡述了東吳與蜀漢之間的緊張關係,以及東吳麵臨的嚴峻挑戰,懇請曹魏能夠伸出援手,共同對抗蜀漢的威脅。
曹丕在接見來自東吳的使者趙谘時,他的態度顯得頗為傲慢。似乎是為了考驗趙谘的應變能力和對吳王的了解,曹丕故意用輕蔑的口吻問道:“吳王究竟是何等樣的國君?莫非真如傳聞中那般了不起?”
麵對曹丕的挑釁,趙谘並未顯露出一絲慌亂或自卑,他神情自若,聲音清晰而堅定地回答:“吳王乃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他的智慧如同璀璨星辰,照亮著東吳的每一寸土地;他的仁慈與智慧並重,使得百姓歸心,國家昌盛;他的雄才大略,更是讓東吳在亂世中屹立不倒。”
曹丕聽了趙谘的回答,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顯然並不完全相信趙谘的話。他認為趙谘對吳王的評價未免有些誇大其詞,於是試圖進一步刁難趙谘。
然而,趙谘早已準備好了應對之策。他從容不迫地列舉了吳王的一係列英明之舉,如重用魯肅這樣的賢臣,選拔呂蒙這樣的勇將,俘虜了魏將於禁卻不殺,以顯示吳王的寬宏大量;又如取荊州而兵不血刃,展現了吳王的智謀和武力。這些事實讓曹丕不禁對吳王刮目相看,大為歎服。
見趙谘如此機智過人,曹丕又換上了恐嚇的口氣,試圖用武力威脅趙谘:“我也想攻伐你們吳國,你覺得行不行?”然而,趙谘並未被曹丕的威脅所嚇倒,他毫不畏懼地回答:“大國固然有征伐的武力,但小國也有抵禦的良策。我們東吳雖然地小人多,但將士們英勇善戰,足以抵禦任何來犯之敵。”
曹丕見趙谘對答如流,有理有據,心中不禁暗自佩服。他深知趙谘不僅口才了得,更有著堅定的信念和勇氣。於是,他又換了一個話題,試圖從另一個角度了解東吳:“那麼,吳國怕我們魏國嗎?”
趙谘泰然自若地回答:“吳國有雄兵百萬,據江、漢天險而守,百姓安居樂業,國富民強。我們何必害怕彆人呢?魏國雖然強大,但東吳也並非弱國。我們有能力保護自己的疆土和百姓,不受任何外敵的侵犯。”趙谘的回答充滿了自信和驕傲,讓曹丕也不得不承認東吳的實力和決心。
在一番從容的對答之後,曹丕對趙谘的才能和膽識表示讚賞,並親切地問道:“象先生這樣有才能的人,東吳有多少?”趙谘應聲答道:“聰明特出的人才不下八九十人;象我這樣的,那簡直是多得可以用車裝、用鬥量,數也數不清哩!”這就是“車載鬥量”這個成語的由來。
“車載鬥量”原義是用車裝載,以鬥來量,形容數量很多。在趙谘與曹丕的對話中,它用來形容吳國人才的豐富和普遍,表示某類人或事物並不罕見,不足為奇。
喜歡成語小故事暢想請大家收藏:成語小故事暢想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