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不返”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刺客列傳》。在這篇曆史文獻中,司馬遷記載了戰國時期許多刺客的英勇事跡,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荊軻刺秦王的故事。
戰國時期,天下大亂,諸侯紛爭不斷。而此時的燕國,正麵臨著來自西邊強秦那如泰山壓卵般沉重的威脅。秦國兵強馬壯、國富兵雄,其鐵蹄所到之處,皆望風披靡。燕國的領土在秦軍的步步緊逼下日漸萎縮,百姓們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國家已處於風雨飄搖之境。
值此生死存亡之際,燕國太子丹心急如焚。他深知若再不采取行動,燕國必將被秦國徹底吞並。經過深思熟慮後,太子丹終於想出了一個孤注一擲的計劃——派遣刺客潛入秦國,刺殺秦王嬴政。這個計劃雖然風險極高,但卻是拯救燕國最後的一線希望。
然而,要找到一位能夠擔當如此重任的刺客談何容易?就在太子丹為此事愁眉不展時,有人向他推薦了荊軻。荊軻乃是一名武藝高強、膽識過人的俠客。當得知自己將要肩負起刺殺秦王這一驚天動地的使命時,荊軻並沒有絲毫退縮之意,反而毫不猶豫地一口答應下來。因為他深知,此舉不僅關乎燕國的生死存亡,更關係到千千萬萬百姓的福祉。
於是,荊軻帶著燕國上下的殷切期望和重托,踏上了這條充滿艱險與未知的道路。儘管前途未卜,但他那顆救國救民的心卻始終堅定不移。
當他決定動身前往秦國之際,整個燕國都被一股凝重而悲壯的氛圍所籠罩。
這一天,陽光灑落在燕京城內,卻無法驅散人們心頭的陰霾。燕國上下紛紛行動起來,為這位即將踏上生死之旅的壯士舉行一場隆重至極的送行儀式。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但那鮮豔的色彩在此刻顯得如此蒼白無力;鑼鼓喧天,然而激昂的樂聲也難以掩蓋人們內心深處的憂慮和不安。
太子丹身著一襲潔白的素服,麵容肅穆地站在人群最前端。他身旁簇擁著眾多燕國的賓客,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對荊軻的敬重與擔憂。而荊軻的親朋好友們更是早早便來到了送行現場,眼中噙滿淚水,緊緊握著彼此的手,仿佛這樣就能多留住荊軻片刻時光。
眾人一路相隨,緩緩地朝著燕國南部邊境的易水行進。這條古老的河流靜靜地流淌著,似乎也在默默地為荊軻送彆。終於,他們抵達了易水邊,這裡便是荊軻與眾人分彆之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麵對眼前滔滔不絕的河水,荊軻心中感慨萬千。他轉過身來,望著那些熟悉的麵孔,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自己絕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此時,太子丹走上前去,雙手緊握住荊軻的手臂,聲音略微顫抖地說道:“荊卿此去,務必小心謹慎。若能成功,則燕國幸甚,天下蒼生幸甚!”荊軻重重地點了點頭,回應道:“太子放心,軻定當全力以赴,雖死無悔!”說罷,他接過太子丹遞過來的酒盞,一飲而儘。隨後,他解下腰間佩劍,向著眾人拱手作彆,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前往秦國的征程……
在易水邊,擊築高手高漸離為荊軻擊築送行。荊軻隨著悲壯的音樂高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這句歌詞表達了荊軻的決絕與悲壯之情,他深知此行凶多吉少,但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他毅然踏上了這條不歸路。
“一去不返”這個成語正是從“壯士一去兮不複還”這句歌詞中演化而來的。它形容人一旦離去就再也不回來了,或者事物一旦消逝就再也無法重現。這個成語不僅表達了荊軻的英勇與悲壯之情,也寓意著人生的無常與不可逆轉。它提醒我們要珍惜眼前的人和事,因為一旦失去就可能永遠無法挽回。
喜歡成語小故事暢想請大家收藏:成語小故事暢想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