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功宴結束後。
張誌和王一美因為廠裡還有項目催著,大賽結束便著急往回趕,多待一天的時間都沒有。
而紀晚卿還有幾個軍事報紙的采訪訪談,以及滬市軍工廠邀請她過去參觀指導,得還要在滬市逗留個五六天。
元偉自然是留在滬市,而趙芳芳在紀晚卿跟廠長的交涉下,也順利把人調到科研部,隻需要回去再補個手續,她就是紀晚卿的助理了。
采訪過程主要是談及工作環境多麼艱辛不易,同誌們積極為祖國國防事業做貢獻的態度多麼強烈。
給葉雅曼改過幾篇文章,紀晚卿現在對報社喜歡的腔調簡直手拿把掐,甚至不需要記者額外潤色,直接就能發表。
少了工作量,報社記者采訪結束後那叫一和顏悅色,後續寫給紀晚卿評價全是溢美之詞。
而去滬市軍工廠,紀晚卿發現人家大研究所就是財大氣粗。
好些設備看起來又新又貴,計算機也是海外華僑捐贈的,目前世界領域運算能力很強的一款,簡直羨慕得讓人流口水。
“……紀工有沒有考慮來我們滬市發展?我們可以承諾,您想研究什麼方向都可以,我們無條件給予財力物力人力方麵的支持。”負責人一邊介紹,一邊不遺餘力的挖牆腳。
紀晚卿暫時沒有跳槽的打算,“肖總工對我有知遇之恩,除非國家需要我這塊磚搬家,否則我暫時還不考慮。”
真是可惜。
不過臨走前,紀晚卿被之前去安省出差的同事薅去科研部愣選了兩個研究方向,才被放走。
沒辦法。
搞科研這個東西,選擇真的大於努力。
你方向搞錯了,就算是投入十幾二十年的研究成本都不見得有效果,沒有成果,還有誰會繼續投錢給你研究。
所以啊,搞研究也是有kpi的,有個好的選題,能研究出新東西,能讓之前的投入產生價值,是每個研究員夢寐以求的事。
但問題難就難在選題上,一無所知的藍海領域,誰能確保投入研究後一定能開花結果?
直到滬市研究員們在安省遇到紀晚卿這個天選科研人。
至少當時共同研發的那個項目,她踩得每一步都沒有出錯,研發效率高到令人發指,到現在還被滬市的同誌們念念不忘。
從滬市研究所脫身,當地也看到她堅守安省陣地的決心,終於沒人來騷擾挽留了。
紀晚卿興高采烈跑去華貿商場。
商城很大,外立麵是黃褐色瓷磚、綠色玻璃,一共四層樓,拱形的大門上寫著‘華貿商場’四個大字,紅色的,旁邊還有國旗和五角星。
很有時代感,甚至和她以前在網上看到的黑白老照片,塗上顏色後一模一樣。
裡麵的商品琳琅滿目,很多東西在現在看來很稀奇,畢竟塑料都需要工業票來買,但是對紀晚卿來說就跟逛兩元店似的,完全沒有吸引力。
直到看見一家老裁縫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