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漢的曆史長河中,黃河就像一條喜怒無常的巨龍,時而溫順,滋養著兩岸的土地和人民;時而暴怒,泛濫成災,給百姓帶來無儘的苦難。公元前7年,也就是漢哀帝建平二年,這一年黃河水患的問題已經嚴重到讓朝廷上下都頭疼不已的地步。這時候,一個名叫賈讓的人站了出來,他提出了治理黃河的三策,這可就像是給黃河水患這個大難題開出了三張神奇的藥方。
咱們先來說說這黃河水患到底有多嚴重吧。你就想象一下,黃河那洶湧的河水就像一群發狂的野馬,奔騰而下。沿岸的村莊啊,就像脆弱的小玩具一樣,被洪水輕易地衝垮。老百姓們辛辛苦苦蓋的房子,一下子就被水給淹沒了,那些家具、衣物啥的,都在水裡漂著,人們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家被毀掉。莊稼地呢,更是一片狼藉,好好的麥苗、稻穀,全都被洪水衝走了,老百姓們這一年可就沒吃的啦,隻能挨餓。而且啊,洪水還帶來了疾病,因為水一淹,到處都是濕漉漉的,細菌滋生,很多人都生病了,那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在這種情況下,賈讓出現了。賈讓這個人啊,那可是個對水利有著深入研究的聰明人。他看著黃河水患造成的慘狀,心裡就琢磨著,得想個辦法來治理這黃河,不能再讓老百姓受苦了。於是,他經過長時間的考察、研究,提出了治理黃河的上、中、下三策。
先說說這上策吧。賈讓的上策那可真是個大膽的想法,就像是要給黃河來個“乾坤大挪移”。他說啊:“咱們得把冀州那些住在黃河水容易衝到地方的老百姓遷走。然後呢,在黎陽遮害亭那裡把黃河決開一個口子,讓黃河水往北流,直接流到大海裡去。”這想法一出來,可把不少人給驚到了。有人就說:“賈讓啊,你這不是開玩笑吧?遷走那麼多老百姓,這得多大的工程啊?而且把黃河決口,萬一控製不住,那可就更麻煩了。”
賈讓卻不慌不忙地解釋:“你們看啊,黃河西邊是大山,東邊有金堤,咱們要是這麼乾,河水不會一直泛濫的。就像把一群亂跑的羊趕到一個新的羊圈裡一樣,過不了一個月,黃河水就能安定下來。”他還算了一筆賬呢,他說:“咱們現在啊,靠近黃河的這十個郡,每年花在修河堤上的錢可多了去了,差不多得有上億呢!要是趕上大的決口,那損失的錢就更多了,根本都數不過來。咱們要是拿出幾年修河堤的錢,用來安置那些要遷移的老百姓,這個計劃就能成。到時候,黃河安定了,老百姓也能過上太平日子啦,這可是千年都不會再有禍患的好事啊。”
你想想,這個計劃要是實施起來,那場麵可壯觀了。那些住在黃河邊危險區域的老百姓,一開始聽到要遷移,都舍不得自己的家呢。有個老大爺就拉著賈讓的手說:“大人啊,我在這兒住了一輩子了,這房子雖然破,可也是我的家啊,我不想走。”賈讓就耐心地跟他解釋:“大爺啊,您看這黃河水每年都來搗亂,您在這兒住著太危險啦。咱們搬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以後就不用擔驚受怕了。”經過賈讓的勸說,老百姓們雖然還是不舍,但也知道這是為了大家好。
然後就是實施決口工程啦。那些工人們拿著各種工具,在黎陽遮害亭那裡開始乾活。就像一群小螞蟻在啃一個大骨頭一樣,慢慢地把黃河堤給挖開。黃河水一開始流得可急了,就像一頭被放出來的猛獸,“轟”的一聲朝著北方衝去。大家都緊張地看著,生怕出什麼意外。不過,賈讓在旁邊指揮著,根據他的計算和安排,水流漸漸穩定下來,朝著他預想的方向流去。
再說說這中策,這中策啊,就像是給黃河量身打造了一套複雜又巧妙的水利係統。賈讓說:“咱們得在冀州這地方多挖一些漕渠,就像給黃河開了好多條小分支一樣。這樣啊,老百姓可以用這些渠裡的水來灌溉田地,還能把黃河水的‘怒氣’給分散開呢。”
具體怎麼做呢?賈讓的計劃是從淇口以東開始,修建堅固的石堤,而且在石堤上還要多開一些水閘。這就好比給黃河水安裝了好多扇門,想開就開,想關就關。然後啊,在水閘以東再修一條長長的大堤,這大堤可不得了,它往北延伸三百多裡,最後流入漳水裡麵。在這長堤的旁邊呢,還要再多開一些渠道。
這裡麵的門道可多啦。賈讓就像一個智慧的棋手,把每一步都想得清清楚楚。他說:“要是遇上乾旱的時候啊,咱們就把東邊低地的水閘打開,這渠裡的水就可以去灌溉冀州的田地啦,就像給莊稼喝水一樣,莊稼就能茁壯成長。要是趕上水澇的時候呢,就把西邊高地的水閘打開,讓黃河水有地方分流,就不會泛濫啦。”
他還詳細地分析了這中策的好處呢,他說這中策可以避三害、興三利。哪三害呢?第一害啊,就是現在老百姓老是得忙著去救水,根本沒時間種地,都快沒飯吃啦。而且這黃河水在地上到處流,水分一蒸發,那濕氣可大了,老百姓好多都得了風濕病,難受得很呢。還有啊,那些樹木也遭殃,都被這濕氣弄得枯了。更糟糕的是,土地都變成鹽堿地了,啥莊稼都種不出來。這第二害就是河水泛濫的時候,老百姓的生命財產都受到威脅,好多人都被淹死啦,就像那些小魚小蝦一樣可憐。第三害就是河口決口之後,附近的地方都被水淹了,就像變成了一個大池塘,啥都沒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