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常以糧少為恨,回去後必然廣積糧草,
我估計沒有三年的積蓄,諸葛亮是不會貿然出兵北伐的。”
青龍二年(234年)二月,蜀相諸葛亮率軍十萬出斜穀伐魏。
四月,諸葛亮至郿縣(今陝西省寶雞市),進駐渭水之南。
司馬懿率軍渡渭水,背水築壘阻擊。諸將想在渭北與諸葛亮隔水相持,
司馬懿說:“百姓積聚的糧秣財物都在渭南,這是必爭之地。”遂渡渭水背水紮營。
當時,司馬懿屯兵渭南,郭淮估計諸葛亮一定會爭奪北原,
主張先去占領北原,郭淮說:“如果諸葛亮跨過渭水登上北原,
就可以連兵北山,斷絕隴道,震懾我朝臣民和胡人,此乃國家安危之大患。”
很多人不以為然,但司馬懿認為如此,讓郭淮屯兵北原。
不久,諸葛亮率大軍西行,諸將都認為諸葛亮想攻西圍。郭淮則認為,
諸葛亮虛張聲勢是要讓魏軍大舉回應,而他的目標是陽遂。
夜裡,蜀軍果然進攻陽遂,因城中早有防備,諸葛亮沒能成功。
五月,十萬吳軍攻魏,配合蜀軍作戰,被滿寵所拒。
七月,魏明帝曹叡率兵親征,吳軍撤兵。群臣認為司馬懿正還在西邊和諸葛亮重兵對峙,
車駕可西幸長安,魏明帝則說:“孫權大軍已經撤回,諸葛亮孤軍無援、
難成氣候,大將軍司馬懿足以抵擋,我沒有什麼憂慮了。”
諸葛亮東進的道路受阻於司馬懿,從渭水前進,又有郭淮阻擋,
於是移軍攻取大散關、隴城等地,回師進攻司馬懿。
八月,司馬懿以“堅壁拒守,以逸待勞”的指示,與諸葛亮相持百餘日。
諸葛亮數次挑戰,司馬懿均堅壁不出,以待其變。
諸葛亮便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婦人的服裝,欲激司馬懿出戰,司馬懿仍不出戰。
為平息部屬不滿情緒,司馬懿故意裝怒,上表請戰。
曹叡不許,並派骨鯁之臣辛毗[pi]杖節來做司馬懿的軍師,以節製他的行動。
諸葛亮一來挑戰,司馬懿就要帶兵出擊,辛毗杖節立於軍門,司馬懿便不出兵。
蜀將薑維就對諸葛亮說:“辛毗杖節而至,司馬懿不會出戰了。”
諸葛亮則說:“彼本無戰情,所以固請戰者,以示武於其眾耳。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製吾,豈千裡而請戰邪!”
諸葛亮遂分兵屯田,做長久屯駐之準備。司馬懿的三弟司馬孚也來信問前線軍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