遜曰:“此必有譎,且觀之。“備知其計不可,乃引伏兵八千,從穀中出。
經過一個月後,劉備發現陸遜並沒有繼續進攻後,
他便親率大軍進攻夷道的孫桓並將其包圍,然後派馬良煽動五溪蠻為作為自己的部隊,
接著不聽黃權進攻以黃權為先鋒而是派去江北防備曹丕。
二月,先主自秭歸率諸將進軍,緣山截嶺,於夷道猇亭駐營,自佷山通武陵,
遣侍中馬良安慰五谿蠻夷,鹹相率響應。鎮北將軍黃權督江北諸軍,
與吳軍相拒於夷陵道。
孫桓彆討備前鋒於夷道,為備所圍,求救於遜。
及東征吳,遣良入武陵招納五溪蠻夷,蠻夷渠帥皆受印號,鹹如意指。
及稱尊號,將東伐吳,權諫曰:“吳人悍戰,又水軍順流,
進易退難,臣請為先驅以嘗寇,陛下宜為後鎮。“
先主不從,以權為鎮北將軍,督江北軍以防魏師。
而對此陸遜則是選擇繼續與劉備僵持,對於馬良煽動的叛亂,
孫權則使步騭在益陽進行防備。
初,孫桓彆討備前鋒於夷道,為備所圍,求救於遜。遜曰:“未可。“
會劉備東下,武陵蠻夷蠢動,權遂命騭上益陽。
之後就劉備和陸遜便一直僵持,直到五個月後——也就是黃初三年六月,
此刻情況終於發生變化。
夏六月,黃氣見自秭歸十餘裡中,廣數十丈。
也許是因為僵持了五個月,蜀軍終於失去了銳氣,
防備懈怠可攻了,又或許是因為連續五個月劉備都未用水軍,
而是一直紮營,陸遜覺得已經不用擔心劉備水軍進攻的可能,
於是陸遜終於在六月下旬,對在猇亭占據地利的劉備發起了進攻。
遜上疏曰:“夷陵要害,國之關限……臣初嫌之,水陸俱進,今反舍船就步,
處處結營,察其布置,必無他變。伏願至尊高枕,不以為念也。“
遜曰:“備是猾虜,更嘗事多,其軍始集,思慮精專,未可乾也。
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計不複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
結果沒有想到進攻不利,正如東吳諸將所說,此刻的劉備或許士氣有所衰弱,
但是此刻蜀軍也已徹底掌握地利,大營十分堅固,
硬攻是拿不下來的,於是諸將便指責陸遜是空殺兵。
備舉軍東下,銳氣始盛,且乘高守險,難可卒攻,攻之縱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