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壯男子委身於沙場,柔弱女子淪為戰俘。漢人墓塚遭挖掘,屍骨暴露於荒野,
生民慘遭塗炭。西部羌亂以前,百姓從未有過如此慘烈的景象,
漢地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和熹太後以女主臨朝稱製,不能與朝廷大臣見麵,
在廷議時,朝臣忌憚損兵折將,大多傾向於苟安圖存。
有些朝臣以邊疆州郡難以維持,諫言放棄;還有人擔心邊患蔓延至內地,
釀成大亂。朝臣彷徨,武將猶豫。此後,朝廷將河西四郡百姓內遷,
分散安置在關西諸縣。在當時,政府拆毀民居,砍伐樹木,防止邊民思念故土,
焚燒多年積累的財富,防止邊民重返家園。鄧騭、任尚、馬賢、皇甫規、
張奐等將軍力主剿滅羌寇,奉命率軍征剿,朝廷征調大軍,謀劃製敵方略。
在北部州郡,漢軍戰馬,縱橫馳騁,大軍所過,猶如雷霆,軍餉花費,每日達千金。
朝廷不得不再向百姓增加賦稅,甚至向諸侯借貸錢糧,耗儘府藏的金錢彩繒,
征用大量的軍糧、鹽鐵。這其中,又有將軍賄賂、中飽私囊。
為轉輸軍餉,滿足徭役,前後花費達數十億。前線傳來的捷報,
或擒獲賊首,或摧毀頑敵。投降的羌戎,成群結隊,繳獲的牛羊,滿山遍野。
然而,朝廷始終未總結出平叛的經驗及教訓,新的警訊,又不時傳來,
這種征剿,實在是勞而無功,得不償失。軍隊暴露在外,戰事連年,功效甚微,
文武百官均感到疲憊,有誌之士難以看到希望。段熲受命負責征剿羌戎,
依靠秦中將士驍勇善戰,加上熟悉羌戎的習俗、輿情,想儘各種方法,
文武兼用。將軍身先士卒,戰士甘冒鋒銳,在百死之地出生入死,踏霜冒雪,
曆經千辛萬苦,最終平息叛亂,平定東部戎狄。在平叛中,
漢軍將士身臨險境,拚死搏殺,奮不顧身。戰士墜下高山峽穀,殘肢斷體,
懸掛在重崖斷壁,悲壯故事,難以勝計。在戈矛撞擊聲中,戰士們奮勇拚殺,
在箭鏃飛舞之下,僥幸不死的將士,百不存一。張奐感歎:“戎狄也是天地之氣所生,
不宜趕儘殺絕。戰場上血流成河,恐怕會傷及陰陽,招致災祥。”
這樣的見解,又何等迂腐!羌戎雖然為外患,也是內禍,
如果不從根本上總結如何治理邊民,仍然會養癰遺患,既而轉為邊患。
羌寇叛亂終告平定,漢室福祚也隨之耗儘。嗚呼!在往昔,古代聖王劃分九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