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裡,文雯正指揮著幾個哥哥從板車上,往院子裡卸貨。
“大哥,這些野雞野兔拿去殺了吧。”
“二哥,這幾袋米麵送進灶房去。”
“三哥、四哥,這幾袋紅薯土豆,先洗點煮著、烤著,最後再送灶房去,還有這些”
“二哥,這裡這些肉啊菜啊,記得拿進去”
文雯安排完,轉頭正好看到王大爺,她笑著靠近,“大爺,我們這有米麵,有野雞,土豆紅薯,還有豬肉青菜野菜,您用這些做飯就成。”
之所以有這麼一出,是剛剛灶房裡,王大爺和王大娘的對話,被文雯偷聽了全程,她才緊趕慢趕和哥哥們出來張羅這一頓。
原本進門前,她就想好了,文家不缺吃食,萬不可占老人家的便宜。
隻等大家進屋歇一歇,再問王大爺借灶房一用即可。
誰知,王大爺這麼實誠,文家人剛進屋歇下,老兩口就張羅做飯。
明知人多情況下,豁出去自家最後一點米,也要給恩人一碗粥。
這份淳樸實誠,文家人有點難以承受。
如此,文雯幾兄妹這一出戲才晚了一步。
王大爺望著眼前一袋袋,一筐筐的吃食,愣在原地,不可置信。
這?這些?這些吃食?
一輛板車能裝得下這麼多?
他親眼所見,幾個恩人從板車裡拿下來的,錯不了吧?
隻是,他們是流放犯啊,怎會帶這麼多物資上路?
這滿滿當當地堆了一院子,夠他們老兩口和三個小孩吃個半年都有餘。
就這麼大喇喇送進灶房,他都懷疑灶房那個旮旯能不能堆得下。
王大爺看著地上的物資,喉結滑動咽了咽唾沫,再轉頭看看自己端的那些能照到人影子的清粥,一股巨大的落差油然而生。
剛才還打算勒緊褲腰帶也要給恩人吃頓飽飯,如今看來,反倒是他們又占了恩人的便宜,這讓他的老臉往哪裡擱?
聽到外麵這麼大的動靜,王大娘蹣跚著腳步跟了出來,老人剛在灶房門口站定,看到院裡堆滿的糧食和幾筐菜,有點手足無措,“這,這是?俺們不能”
看到兩位老人瞬間淚眼朦朧,幾兄妹急忙安慰道:“大爺,大娘,我們家人口多,吃得也多,煮一頓飯消耗不少呢。”
這時,文家人也從房間出來。
文元謙領著兒子女婿,走近王大爺,端起一碗粥,慢慢喝了起來。
“老哥,這個粥熬得好,軟糯得很呀,正合適我的牙口,嗬嗬”邊喝邊跟身旁的家人說道:“你們也嘗嘗大爺大娘的手藝。”
另一邊。
文家祖母走到灶房門口,挽著王大娘的手說道,“老姐姐,這頓飯,讓孩子們張羅去,我們在一旁說會兒話。”
於是,不大的小院,分成幾個陣營。
文家男丁圍著王大爺瞎扯。
文家祖母和王大娘坐一旁閒聊。
文家女眷在灶房忙活,一幫少年少女幫忙洗菜切菜。
至於文家幾個孩子,當然是跟王大爺家的孩子在一旁玩耍了,王大爺家除了落水的三個孩子,屋裡還有幾個更加小的,年紀剛好跟文晴一樣。
所以,十幾個孩子在院子裡邊跑邊跳,邊喊邊叫,好不熱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