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農楊氏一族覆滅後,無論王公大臣還是世家大族都一致推舉汝南王司馬亮與衛瓘主持朝政,因為就目前的形式來說,司馬亮的資格最老,不僅宗室的宗師,還是最有權勢的藩王。
汝南王司馬亮作為司馬懿的第四個兒子,晉武帝的叔父,晉惠帝爺爺輩的人。資格自然不用說。
司馬亮在曹魏當政時期,任散騎侍郎等閒職。在公元257年討伐諸葛誕(淮南三叛之一)的戰爭中,被拜為中郎將,但因用兵不當而丟失了壽春(今屬安徽),曾一度被免官。
後來晉朝建立之後,氐族人突發樹機能作亂於雍州與梁州之時,曾任扶風郡王,都督兩州之軍事,不曾想,自己派去鎮壓叛亂的軍隊又戰敗,於是坐貶平西將軍。
後來在晉武帝司馬炎對這沒有能力卻身居高位的叔父實在看不起下去了,在鹹寧三年(公元278年)時,沒有功勞卻被封為汝南王坐鎮許昌。
太康十年,武帝大漸彌留之際,下詔汝南王司馬亮與車騎將軍楊駿共同輔政,因楊駿矯詔,司馬亮懼怕災禍加身,在大司馬門外大哭幾聲便跑回軍營。
因武帝原詔書中司馬亮亦是輔政大臣,楊駿對其十分忌憚,欲要兵伐司馬亮,司馬亮大懼,問計於當時時任廷尉(從三品的官員,負責牢獄,訴訟類似公安部)的何勖,何勖淡淡道:“如今朝廷歸心於公,公何不討人而懼為人所討!”
雖則這麼說,司馬亮還是因懼怕星夜趕回了自己老巢許昌。
後來楊駿專權,任人唯親,此舉觸怒了賈南風,賈南風欲結合封地諸侯裡應外合徹底消滅外戚楊氏家族,於是第一時間就聯係被排擠出去的汝南王司馬亮。
司馬亮以多年從政的經驗委婉拒絕道:“多行不義必自斃”。
賈南風的使者見司馬亮一副明哲保身的嘴臉,不禁嗤之以鼻,狠狠而去。
晉惠帝元康年間,楊駿被楚王司馬瑋與賈南風合力而殲滅後,司馬亮以一副德高望重的姿態入洛陽。
所以對於司馬亮,賈南風一直不放在心上,一個色厲內荏,毫無魄力的老鼠而已。
而衛瓘不同。
衛瓘是武帝的父親司馬昭得力乾將,昔年伐蜀時,曾算計擒鄧艾智斬鐘會,幫助司馬家遏製了內亂,穩定了政局。
衛瓘幫助司馬家守護邊疆,鎮守幽州,離間了鮮卑拓跋部家族關係,害死拓跋涉歸的長子拓跋沙漠汗,使塞外部落矛盾重重不得統一,使鮮卑、羯族等因畏懼晉朝而不敢輕易南下侵略,保障了北邊的安寧。
可以說司馬家的天下,衛家是有股份的。
年近七十二的衛瓘,曆經三國餘暉,無論沙場上兵戈鐵馬還是朝廷中的爾虞我詐,衛瓘早已駕輕就熟。
飲遍了權利上宦海浮沉的辛酸,嘗儘了世間人情冷暖苦楚;麵對這樣的局勢,衛瓘早已了然於胸,隻要按圖索驥,循循漸進,那麼一路都是“元亨利吉”。
衛瓘與賈家的矛盾由來已久。
昔年,作為司馬衷師父的衛瓘見太子如此迂腐不堪,不可教化。
於是在武帝大宴群臣時,佯醉撫摸禦座對武帝道,“此座可惜了。”
武帝會意便打起哈哈說“公真醉焉”。此事傳至賈充之耳,賈充便向太子妃賈南風告密“衛瓘老奴,幾破汝家。”從此兩家相互齟齬,表麵和氣,暗裡算計。
臻滅楊駿,楚王瑋居功至偉,但汝南王亮見司馬瑋的勢力太強,有意使其歸藩。
時任太保衛瓘建議讓惠帝下了一道詔書,命在京的諸侯皆歸回封地,此舉無異於激怒年輕氣盛的楚王瑋。
賈南風在這裡嗅到一絲絲陰謀的味道。
當是時,楚王瑋司職衛將軍,護衛洛陽城等京畿安全,手中掌有宿衛軍,可隨時發起兵變,二公隻知楚王瑋有虎狼之心,不知其專權之誌。
二公不暇攛掇,一意孤行命楚王瑋回歸封地,觸怒了“清君側”的楚王瑋。
另一邊,賈後作壁上觀,見二王勾心鬥角,正中她的下懷,做了一次漁翁。於是順水推舟地作矯詔,讓楚王瑋起兵誅殺汝南王司馬亮與太保衛瓘。
楚王司馬瑋沒有考慮形勢,更沒有辯認詔書真假,倉促間起兵,斬殺衛瓘和司馬亮。
正中了賈南風一箭雙雕之計。翌日,賈南風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使騶虞幡遣散楚王瑋隨從,以假傳聖旨之名,斬首楚王瑋於東市,時年二十一歲,時人不甚唏噓。
不得不感歎,這真是一條“一石三鳥”的好計謀。
賈南風坐收漁翁之利後,為掌握朝政,必須啟用一個靠得住且不能威脅到她地位的人。
正在賈南風苦惱之時,一個人的出現,使得賈南風撥開雲霧見青天。
這人的出身背景以及履曆實在是太符合賈南風的需求了。
此人於武帝在位時期就任職過中書令和度支尚書這個兩個舉足輕重的官職。
所謂的中書令便是中書省的最高長官,是位居三品的朝廷大員,是可以加冠二梁進賢,服紫色朝服攜帶銀印的高級官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