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對方有所察覺,反伏擊了寧古軍,依靠戰馬來去如風的優勢,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寧古軍很可能全部葬送在這。
好在計劃成功了,而經過今夜這一戰,寧古軍也擁有了足夠的戰馬。
目前繳獲的戰馬數量便有六千多匹,而且還有很多受驚逃竄的馬匹,等下還能追回來一批。
至少給每個士卒配一匹馬是足夠了。
在李徹對軍隊的計劃中,士卒們不需要全部都精通馬術,成為騎兵。
但至少每個人都要會騎馬,能騎著馬趕路。
在古代沒法組建一支機械化的軍隊,但組建一支‘騾馬化’的機動部隊,擺脫隻能靠腳力趕路的窘境,還是能做到的。
“走吧,去見見這位‘栗末王’。”李徹笑著縱馬而去,身後親衛連忙拍馬追趕。
得耳布自稱栗末王,但即使在蠻族的社會體係中,這也是一種毫無法理可言的僭越行為。
遊牧民族也身處東亞國家體係當中,和歐洲那種一個城池幾千領民,就能自稱為王的製度完全不同。
想要成為王,要麼有足夠的實力,要麼你爹有足夠的實力。
區區靺鞨人,至少要統一整個靺鞨族,才勉強配稱王號。
所以,當李徹騎馬來到陣前,隔著雙方軍士看向得耳布時,眼中並無同為王者的尊敬。
大國藩王豈能和小族首領平起平坐?
得耳布則截然不同,儘管距離尚遠,但他還是在李徹身上看到了一種熟悉的氣質。
那是上位者目空一切的氣質,對方不在意自己的身份,在他們眼中似乎除了自己外的一切人類都是螻蟻。
得耳布上一次見到這種眼神,還是在年輕的時候。
那時候,大慶皇帝禦駕親征出關,橫掃關外所有部族。
自己的父親,栗末部的前任首領,就是在那時死於大慶軍隊刀下。
但那時的得耳布不敢複仇,大慶的軍隊太強大了,強大到即便是不敬畏死亡的靺鞨人,也能感覺到發自內心的恐懼。
慶帝殺了自己的父親後,輕描淡寫地說來一句,從此以後自己當栗末部的首領,自己便合法地繼承了父親的一切。
而今,已經過去了十數年。
這十多年來,得耳布接觸了更多的大慶人。
在他看來,大慶人懦弱、無能、弱小,在這片土地上是可以隨意揉捏的對象。
對大慶流放到這裡的罪徒的不屑,逐漸讓他擺脫了對慶帝和大慶軍隊的心理陰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