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華夏文明有名的《和平種地論》外,李徹之所以一定要和契丹人開戰,還有其他原因。
那就是契丹人占領著大麵積的黑土地,他們卻不事生產,將好好的土地用來養馬。
用養的馬再用來組建騎兵,然後去劫掠其他人,從他們手中搶糧食。
在華夏這個農耕民族的角度看來,這種自己不種去搶彆人的民族,簡直是有大病!
這種暴殄天物、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實在是讓李徹看不下去了。
奉國不可能隻依靠朝陽城一座城池,就做強做大。
朝陽城再好,也隻是一隅之地,把自己的未來困在這裡,無異於塚中枯骨。
李徹可不是袁術,不想當大慶骷髏王。
要想發展國力,必然要走得更遠,深入到那片黑土地去。
去占領更多的沃土,建造更多的城池,生更多的娃娃。
將這些城池用道路連接起來,這才算是真正征服了關外這片桀驁不遜之地。
在統一了發起反擊的基本方針後,李徹開始和大臣們盤點自己手上能動用的資源。
首先是奉軍三軍,加上騎兵營、弓弩營、親衛營等特殊軍隊。
除了朝陽軍要駐守朝陽城負責城防外,其他軍隊都可以動用。
經過這段時間的整編、招納,寧古軍總人數有八千人,護國軍人數則有萬人。
護國軍本來有更多的士兵,但李徹讓其中一部分老弱病殘複員,又從中挑選出擅騎射、弓術、偵查的特殊人才,編入騎兵營、弓弩營、斥候營。
所以現在護國軍的總人數隻剩下一萬人,有十三個營。
而除了三軍之外的特殊部隊,騎兵營有五千人,弓弩營一千五百人,斥候營八百人,蠻兵營三千人,共計一萬人。
這兩萬八千人,便是李徹能動用的全部兵力了。
說實話有些少,畢竟他們要麵對的是戰力彪悍的契丹人。
李徹稍加思考,便發出了開戰的第一道命令:
“征調,歸降奉國的涅夫部、力諾部、庫滋部等靺鞨部族,各族出動一半男丁,統合為一軍,加入奉軍作戰。”
李徹派兵去各靺鞨部落舉行軍演之後,除了少數部族負隅頑抗之外,其他部族都老老實實歸降。
對於這些歸降的部族,李徹也沒太過苛待。
仍保留他們的部族,隻是派遣使者監督,勒令他們不得遠離自己的掌控。
但既然是歸降的部族,當戰爭來臨時,他們肯定是要出兵出力的,這也是關外蠻族一向的統治手段。
有了這些靺鞨人的加入,可用兵力達到四萬。
諸葛哲沉吟片刻,問道:“對契丹,殿下打算采取何等策略?”
“對契丹人這等蠻族,我中原王朝長久以來都在采取防守的政策。”李徹開口道,“那是因為中原王朝有城有田,需要靠耕地養活百姓。”
“可我奉軍不同,我們隻有一個城,民眾不過十萬。就算是被契丹人打破了城,我們大不了全民皆兵,打到他們王庭去種田!”
“從此刻起,奉軍對外戰爭要遵循一個策略!”
“以攻代守,避實擊虛,以擊解圍,以戰養戰!”
眾人聞言震驚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