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眾人的矚目,楊建民笑了笑,隨即重新站起身來,將他剛剛放下的那枚大明製誥之寶玉璽重新拿了起來。
“既然你們想要了解一下,那我就給你們簡單說說,倒不是我私藏,隻是這種事情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不過聽我說完以後,你們若是能記在心裡,以後再碰見類似的東西,想要看出個大概來,還是沒問題的。”
楊建民說到這,他輕輕拍了拍手裡麵這枚玉璽的背紐道:“玉璽和瓷器其實是有共通之處的,比如說背紐,背紐的形象多種多樣,但皇室玉璽,尤其是皇帝用的玉璽,一般就兩種,龍和虎。”
“不過這裡麵得注意,唐漢這兩個時期的玉璽,是以龍為主。唐漢以前和以後,玉璽還是螭虎為主,一般是皇帝、皇後用螭虎紐,諸侯王用橐駝紐。列侯、丞相、太尉等用龜紐,千石、六百石、四百石至二百石以上用鼻紐。私印就隨意了,隻要不僭越,很多圖形都行,也不僅是動物,亭子、橋、瓦都行。””
divid='gc1'css='gntent1'script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catch(ex){}/script“但形象上隻能做一個大概的區分,另外就是玉質,這個一時半會說不清楚,真要碰見了,自己去找個懂玉的行家,但就算是行家,也最多隻能分辨玉是古玉還是新玉。”
站在旁邊的趙玉聞言,有些好奇地詢問道:“楊老師,按照您這樣說,是不是隻要確定是古玉,就能證明這枚玉璽是真了?”
“不能。”楊建民搖了搖頭:“瓷器有後上彩的,玉璽也一樣有。關中、洛下、濟南一帶常有古印和古玉出土,很多人買古玉回去作偽。玉本身是老的,作偽後的印章也是老的,伱要怎麼分辨?就是常年玩印章的,也分辨不出來。”
“想確定真假,真正有效的鑒定方式就兩種,一種就是我剛剛說過的辦法,利用印文進行比對,但前提是曆史上必須有留下來的印文,像這些明代玉璽還好一點,明代留下來的聖旨文書雖然不多,但也不少,直接對照就能看出來,可有些玉璽若是年代久遠,又沒有遺留下來的聖旨文書來進行比對,那就很難了。”
“另外一種辦法就是看玉璽的雕刻,從背紐的雕刻,到四側紋路,再到印文。古代能製作玉璽的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也沒資格接觸,真玉璽上麵的文字,要求既不能刮手,還必須保證紋飾線條的清晰度。彆看我說的簡單,可是想要做到,不是浸淫幾十年的雕刻大師根本做不到。這種細膩程度,是仿品無法達到的高度。”
說著,楊建民將手裡麵的玉璽翻過來,指著玉璽下麵的印文說道:“印文、浮雕與基底的平麵交角有細微的倒角,不仔細看是看不出來的,這種做法就是為了防止印泥在器物上有所存留,一旦有存留,就會影響印文的線條規範度。贗品是做不到這個水準的,隻是看或許看不出來,但隻要印上紅泥,在紙上蓋個印就能發現區彆了。”
第(2/3)頁
第(3/3)頁
“而且皇家工匠不管繪畫還是書法,水平都很高,甚至有一些放在當時都是有名的書法大家,也隻有這樣才能達到工藝美術的完美結合,而那些造假的都是純工人,連點書法的底子都沒有,雕刻出來的字也是僵硬無比。”
“如果一枚玉璽,能在我所說的這些方麵都達到以假換真的程度,那即便這枚玉璽是假的,也已經具有一定收藏價值了。”
眾人聽完楊建民的介紹後,皆是麵露些許恍然之色,誰都沒想到就是這樣一枚小小的玉璽之中,卻藏有了如此多的學問和知識。
就在眾人回味著楊建民所介紹的知識時,剛剛始終專注於鑒定的黃厚順,緩緩放下了他手裡麵的玉璽,而這枚玉璽正是這24枚玉璽裡麵,最後一枚尚未被鑒定過的玉璽。
“現在已經可以確定了,滇省那枚南明永曆敕命之寶玉璽是假的了,因為真正的南明永曆敕命之寶玉璽,就是我剛剛鑒定過的那枚玉璽,它的印文跟我們所掌握的聖旨文書,雙方完全吻合,沒有半點差錯。”
黃厚順目光掃過全場,用著非常認真和嚴謹的態度,向著唐遠等人宣布道。
伴隨著黃厚順的聲音落下,即便眾人心中已經提前有所準備了,可真當他們聽到黃厚順的宣布後,那顆心臟仍舊是難以避免地跳慢了半拍。
要知道大明從立國再到滅亡,整整276年的曆史,就僅僅隻鑄造了這二十四枚玉璽,它們見證了整個大明王朝的興衰,其曆史意義和文化意義不言而喻。
如今,它們就這樣靜靜地躺在那張桌子上麵。
不知不覺間,那張桌子就好像有種神奇的魔力,將書房裡麵所有人的目光全部吸引了過去,連帶著讓整個書房都變得安靜了起來……
第(3/3)頁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