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三族協議_大漢與羅馬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漢與羅馬 > 第37章 三族協議

第37章 三族協議(1 / 1)

五月和六月,天下太平,不奴部在裡海沿岸的生意,做的風生水起。

伏爾加河中遊的貿易站點,已經再次向前,開始向著上遊延伸。他們在上遊的中段建立起一個臨時的貿易據點。從六月初開始,他們每七天會過來一次,每次當船隻靠岸的時候,很多部族都趕著牛羊等在河灘邊,交換著各種物資。

慢慢的這片河灘,開始變成了一個小小市集。附近的遊牧部落,每七天就會過來一次,他們先是把各種各樣的產物,就那麼擺在河灘邊的草地上,等待其他人的挑選。

後來,不奴部的戰士在河灘邊開始搭建涼棚,作為自己固定的位置。其他的部落也跟著有樣學樣。在六月底,這裡已經有了三十七個涼棚,居然就這麼形成了一個很有些規模的市場。

這個市場,在三個阿蘭部落交界的地方,不奴部選在這裡,也是因為這裡是各個部落的邊界交彙點,離所有人的距離都算適中。

現在,不奴部一共擁有五個市場,在裡海周邊有三個全年營業的市場,分彆在伏爾加河的入海口,第一次過冬的那片營地,以及和可彥部在裡海東北角的市場。

而沿著伏爾加河流域,有一個中部的長期市場和一個上遊的周期性市場。

這些市場,將阿蘭族,烏孫部,不奴部三方的經濟,大量的牛羊,皮革,麻料,陶土,鐵礦石,煤礦,木材,銅礦石,羊皮,甚至糧食,在沿著裡海和伏爾加河流域,開始進行循環流動。

三個勢力之間,在形成一種經濟互生關係。袁華和劉玉在六月中旬有過一次大概的計算,他們發現依托這個貿易,他們所調動的外包人口已經達到至少五千人。

隻要能夠維持整個體係的持續運轉,不奴部就能不斷通過自己的工業體係,不斷的捆綁越來越多的人力加入,會形成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

裡海的東北麵,可彥部和解憂部已經將營地移動過來,他們麵臨著兩個巨大的難題:

一是這裡的草場並不肥美,無法依托畜牧業養活全部的族人。而一旦開始遷徙,貿易口岸就有可能失去。烏孫部很多部落都眼紅他們的交易,知道兩個部族在交易中都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二是匈奴人和貴霜人在不斷向烏孫部施壓,雙方都已經露出了獠牙,烏孫成了這兩個龐大勢力下一個目標。整個烏孫草原,隨時都可能爆發大戰。

袁華和劉玉拜訪了可彥萬夫長和解憂部的希耳族長,在走訪過兩個部落的領地以後,雙方進行了一次為期三天的會議。

接著兩位部落領袖,也乘船去到不奴部,在這裡走訪整個不奴部的運作,以及走訪不奴部的家庭。

在六月底,三個部落簽訂了第一份《三族裡海經濟和軍事協議》。

在乘坐海船回程的路上,可彥對希耳說,“協議已經簽署,接下來我們兩族將開始全新的定居生活。希耳,我們的選擇是對的嗎?”

四十歲希耳,身材高大,他手扶著海船的欄杆,遙望著裡海遼闊的海麵,回答道:“可彥,你比我更清楚,我們已經沒有退路。烏孫的人口太少,部落聯盟本身也無比脆弱。我們靠遊牧根本無法抵禦強大的匈奴和貴霜帝國。我們隻能修建起城牆來保護族人,然後,用物資和不奴部交換產品,靠貿易和耕種來獲得發展。除了這條路,我們已經無路可走了。”

可彥轉身看著他,說道,“我們沒有時間去建造兩座城,我甚至擔心接下來,匈奴和貴霜也不會給我們留下兩年建造城市的時間,我們要思考接下來該怎麼做了,兩個部族要合力了。”

兩人最後商議,在今天圖帕卡拉乾區旁邊的一處島嶼上建立附屬營地,將一部分族人先遷移上去,儲存起足夠三個月可以吃的糧食和肉乾,他們將在那裡平整土地,等來年再進行耕種。並在沿岸用煤火熬製海鹽來和不奴山穀做交易。

然後,向不奴族購買大量二十人的小型海船,這樣平時可以捕魚,來補充食物消耗,就算戰爭來臨,他們兩族人口也可以順利撤退到海島之上。

七月初,海島上建立起第一個營地,大量的糧食開始進入,兩族也派出兩千人的隊伍,一邊建設營地,一邊熬煮海鹽換取物資。

八月初的時候,炎熱的陽光灑落在廣袤的大地上,但這並沒有阻止貴霜人的行動。他們開始悄悄地策劃著一場重大的軍事行動,目標直指烏孫部。

在裡海東南部那片遼闊的土地上,可以看到源源不斷的貴霜士兵從四麵八方趕來集結。這些精銳之師邁著整齊有力的步伐,迅速地彙聚成一支龐大的軍隊。

與此同時,後方的營地也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大量的糧草被源源不斷地運送到這裡,堆積如山。工匠們日夜不停地忙碌著,鍛造著鋒利無比的武器,火花四濺、叮當聲不絕於耳。而那些負責采購戰馬的人員,則奔波於各個牧場之間,精心挑選著強壯而敏捷的良駒,以確保軍隊能夠擁有足夠的機動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新小说: 綜影:靠山祁同偉,馴服小野貓 隻作惡,不吃苦,一拳打爆這高武! 重生1985:15天賺了30萬 魔術師卻加載魔法師係統 全民:一秒一個進化點,禦獸全是SSS 六歲皇子:麾下竟全是陸地神仙? 從滅族之夜開始邁向最強 怎麼會有這樣的隊伍!!! 天神傳說 係統:遲到百年,你登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