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現行媒體政策下,啟迪網難以直接獲取采編權,更無法派遣戰地記者。
麵對這一棘手難題,王迪與楊振挺等高層管理者連續多日進行深度研討。
終於,楊振挺靈光一閃,提出了一個“借船出海”的妙計。
啟迪網以資金資金援助、人員派遣、技術共享和新聞互換為籌碼,積極與央視、新華社和光明報社展開洽談,爭取獲得北約轟炸大白鵝的戰地新聞獨家網絡報道權。
然而,央視和新華社均拒絕了這一合作。
央視憑借其自身雄厚的經濟實力和電視領域的霸主地位,對將用戶資源分流給其他網絡平台持謹慎態度,婉言謝絕了啟迪網的合作邀請。
而新華社作為中華網第三大股東,持股百分之十三,自然不需要與啟迪網合作。
相比之下,光明報社實力稍遜一籌,顯得更為開放。
儘管他們對線上發展持謹慎保守態度,但看到新華社在對外投資中華網上搞得風生水起,也不免心生豔羨。
然而,即便他們一直渴望效仿新華社,卻始終未能找到合適的對象和契機。
那些資本大佬總是青睞央視和新華社這樣的行業巨擘,而像他們這些老二、老三則經常被忽視,地位頗為尷尬。
現在,啟迪網主動湊上來,無疑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雙方一拍即合,在郎有情、妾有意的友好氛圍中,很快便談成了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合作並未涉及股權轉讓事宜。
起初,為了加深合作,王迪曾考慮出讓部分股權。
但光明報社方麵顧慮重重,需上報審批,流程繁瑣且耗時漫長。
王迪等不了,隻能暫時擱置股權合作計劃,先集中精力推進戰地報道的合作事宜。
經過一番友好協商,光明報社隻是象征性的收了一百萬美元的合作經費。
這筆錢主要用於支援他們在大白鵝的戰地記者。
儘管光明報社在內地是數二數三的大媒體,但在這個年代,其外彙儲備一樣並不寬裕。
他們願意與王迪合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看重王迪手頭擁有美元外彙的實力。
合作協議的主要條款如下:
一、啟迪網招募的戰地記者將轉為與光明報社聯合招募。
二、招募人員需經過光明報社審批後,以臨時工身份前往大白鵝。所有經費由啟迪網承擔。
三、雙方互換戰地新聞。國內發布內容需經光明報社核準,而啟迪網則享有獨家的網絡發布權限。
對於這一合作方案,楊振挺向王迪做了彙報,王迪表示認可後,雙方便迅速簽署了合作協議。
隨後,楊振挺將招募到的二十名戰地記者名單提交給光明報社審核,並很快確定下了最終的十人名單。
其中一人,就叫於國正。
名單確定後,王迪親自來見過他們,說了不少激勵和注意安全的場麵話,王迪很清楚戰地記者的危險性,深知每一次報道都可能麵臨生死考驗。
這些記者們或許出於金錢的動機,但王迪依然對他們保持足夠的尊重。
如果可能,王迪也不想這麼做,但王迪有不得不這麼做的理由,他唯一能做得就是遵守承諾,把該給的錢給足。
送彆大會上,王迪再次叮囑新上任的十位戰地記者:
“……十萬安家費,我會一分不少地打到你們指定的賬戶,你們可以隨時查證。最後,我再強調一遍,新聞很重要,但人的生命更重要,你們一定要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再去報道新聞,這一點你們一定要給我記牢了。”
於國正第一次見到王迪,對這位年輕有為的啟明星老板深感意外。想到王迪在網吧推行照顧孩子的政策,以及如今派遣戰地記者的遠見和魄力,他不禁由衷地感歎:
“這個世界真有天才呀,這真的是國家的幸運!”
為這樣的人賣命,就算死了也值了。
這一刻,於國正少了彷徨,多了堅定。
上車前,於國正深情地望向家的方向,默默在心中發誓道:
“秀雲,希望你彆怪我,我隻是不想你再陪著我吃苦了。如果有幸回來,那我一定守著你好好過一輩子安穩的小日子。”
愣立少頃,於國正毅然決然上了車,頭也不回地踏上了征程。
其實,這次戰地記者招募,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報名人數早已超過幾千人。
啟迪網精心篩選的二十人名單已經是優中選優,他們不僅文化水平較高,還兼具出色的軍事素養。
即便是最終被光明報社刷下的十人,啟迪網也未曾輕易放他們走,而是直接將他們吸納進了公司團隊之中。
對於那些在初步篩選中遺憾落選的報名者,王迪同樣沒有輕言放棄。
這些人竟然敢報名出國做戰地記者,要麼走投無路,要麼敢打敢拚,對於這些願意留下的人才,王迪統統都要。
恰好,啟明星網吧正麵臨人手短缺的困境,這批人的加入無疑為網吧的運營注入了新的活力,緩解了人員緊張的局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