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烏方進行隱秘磋商的同時,王迪仍遊刃有餘地遙控指揮著國內企業的戰略發展。
11月15日,張壘圓滿結束美國的各項事務,順利辭職回國。在與王迪打完一通長途電話後,他正式加入了啟迪創投。
遵循王迪的指示,張壘的首要任務,便是掌舵那艘承載著10億人民幣的半導體基金巨輪。這筆龐大的資金,由啟迪公司全額注資,彰顯了其對半導體產業的堅定信念與深厚底蘊。
基金一經成立,張壘便迅速行動起來,逐一通知了那些早已翹首以盼的海歸博士團隊。
早在國慶期間的會麵中,張壘就已明確選擇加入啟迪創投,隻是彼時他需要返回美國處理離職事宜,並與王迪約定於11月中旬正式履職。
王迪當時便慷慨允諾,隻要張壘加入,便賦予他管理這10億半導體基金的重任。
張壘在辦理離職手續期間,並未虛度光陰,而是充分利用其廣泛的人脈與卓越的手段,積極動員並聯係他所熟識的半導體精英回國創業,其中自然包括那次會議上的其他20多位博士。
這些博士在返回美國後,與王迪的聯係並未中斷,反而更加積極地前往王迪在美國創立的公司參觀交流。吳敏椿博士便是在參觀完美國百度搜索公司後,被王迪說服,留了下來。
而其他博士則懷揣著強烈的自主創業夢想,其中黃婧與鄧忠瀚兩人尤為積極,他們在參觀完王迪的公司後,便開始緊鑼密鼓地組建歸國團隊,並與張壘相約共同回國。
因此,當半導體基金成立的消息傳來時,黃婧與鄧忠瀚兩人率先獲得了首筆融資。他們原本隻打算尋求一千萬的融資,但張壘卻並未應允,反而勸說他們應該爭取更多的資金。這令性格直率的黃婧感到有些不滿,當場對張壘提出了質疑。
然而,張壘並未因此動怒,反而耐心地向黃婧解釋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cad和芯片行業若要實現技術的快速突破與產業的規模化發展,除了需要核心的技術團隊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外並購來加速技術積累。
他鼓勵黃婧與鄧忠瀚不要拘泥於回國創業的身份限製,而是要敢於並購國外的小型技術團隊。隻要資金到位,即便無法直接收購企業,也能挖來頂尖的技術人才。
鄧忠瀚聽後覺得頗有道理,便提議向王迪請示意見。
儘管王迪已經授權張壘在一億以下的融資決策上擁有自主權,但張壘出於對新任職位的尊重與責任感,還是決定向王迪彙報此事。
王迪接到電話,在聽完張壘的彙報後,心中不禁暗暗發笑。
他沒想到,即便回到二十年前,張壘的投資風格依然如前世般充滿大局觀。將半導體基金交給他管理,無疑是明智之舉。
王迪在電話中不僅肯定了張壘的投資理念,還親自與黃婧、鄧忠瀚兩人通話,明確了半導體投資基金“隻投資、不控股”的原則。
儘管目前該基金尚未獲得正式牌照,也不屬於私募基金範疇,而是王迪個人設立的非公開基金,但所有必要的基金協議都將被納入投資合同中。隻要王迪不公開募集資金,就無需擔心違法違規問題。
在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後,王迪將後續與黃婧、鄧忠瀚的溝通融資事宜全權交由張壘負責,自己則退居幕後,絕不越俎代庖。
張壘感受到了這份信任,工作熱情更加高漲。
隨後,黃婧主動向張壘道歉,對他的提議不再抵觸,並很快達成了融資協議。她創辦的安博軟件公司專注於cad軟件的研發與銷售,通過出讓70的股權獲得了啟迪創投半導體基金5000萬人民幣的投資。
而鄧忠瀚創辦的中星微電子公司則致力於多媒體芯片的研發與銷售,同樣出讓70的股權,卻獲得了高達1億人民幣的投資。
兩者之所以在出讓相同股權的情況下融資額相差懸殊,除了軟件與硬件公司的本質區彆外,更主要的原因在於鄧忠瀚籌備的研發團隊相較於黃婧更為完整和強大。
而在前世,鄧忠瀚出讓的70的股權,隻融資到了國家1000萬人民幣的投資,儘管國家承諾永不稀釋他的股權,可依然拖慢了其公司的前期發展。
在雙方簽約後不久,得到消息的華夏科協,迅速行動起來,利用其行政資源幫助黃婧和鄧忠瀚對接有實力的地方政府。科協以千金買馬骨的姿態,希望通過這兩位博士的成功案例吸引更多留學人才回國創業。
最終,黃婧的安博軟件公司被魔都以優惠的稅收政策(五免三減半)和免費的辦公場所,以及震旦大學在軟件領域的人才優勢所吸引,而落戶魔都。
而鄧忠瀚的中星微電子公司則被京都政府挖走,最終落戶京都。
兩人的成功以及所獲得的融資和待遇,讓還在猶豫不決的博士們羨慕不已。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張壘忙得不可開交。
在王迪回國前,他又再次成功談下了五筆融資,這些融資均來自那25位海歸博士所創辦的企業。詳細名單如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