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以來,電影市場發展迅速,觀眾像是某種壓抑許久的情緒釋放,迫切尋找一切學習娛樂的活動,曾有多部電影如《少林寺》、《牧馬人》、《廬山戀》引發觀影狂潮,人們討論武術招式,羨慕愛情美好,甚至連劇中人的造型衣著都十分感興趣,往往一部電影餘波良久。
但觀影人次屢屢增多的背後,卻是電影院普遍經營不下去,除卻一些大城市影院興旺繁盛,有多餘的盈利“抽肥補瘦”,大部分影院都走上沒落,觀眾增加幾無益處,也是一種很吊詭的現象。
據報紙走訪研究的結論,說是“一低兩高”的問題死死扼住影院發展的喉嚨,票價低,連續多年維持均價兩毛半左右,放映成本高,拷貝結算、水電煤工資、影院維修等費用持續增加,稅收高,其他文化單位要麼免稅要麼減稅,偏偏電影院跟其他工商企業一樣,毫無優惠還頗多掣肘,矛頭直指管理製度。
然而,等電影市場風風雨雨十多年終於走上正軌,觀眾腰包也有充足閒錢走進影院,票價票房連連攀升,可電影繁榮卻給人曇花一現的印象,抖擻一陣後就是持續不爭氣,以至於某人說要去看電影,周圍人就一致認定他有約會。
去電影院仿佛不是為了欣賞電影,而是一個談戀愛或者闔家歡的場合,跟公園、遊樂園、咖啡館沒什麼差彆,讓人不得不感慨,電影製作精良的時候,票房不能反哺給製片,促進市場發展,等票房能反哺的時候,製片一瀉千裡又很難提起來。
乃至於高傲的大銀幕演員終於低下頭走進小熒幕的片場,而小熒幕的演員則走進網劇甚至短劇的劇組。
即便隻是九十年代初,這種現象已有征兆,電影院畢竟是公眾場合,小廳都能上百人,兩層樓的大影院近千人輕輕鬆鬆,誰能保證所有人都安安靜靜觀影,不額外做煞風景的動作?
就像現在這樣,青農研發並沒有包場,但卻是工作日下午來的,一般這個時間點觀眾不多,都是放老片子撐一撐,青農跟影院商量後,多給票價才換上最新的香江電影,可僅有同事的局,仍然少不了李宏岩這樣上竄下跳的表演型人格,項勵誌本來就糟糕的心情,自然越發不舒服。
他沉默,卻不代表其他人一樣能忍,薑曉峰直接高喊:“在座同事都是受過中高等教育的,於青雲農業也是從事科學技術研究,是群眾尊重的文化人,此次來是集體活動,代表公司形象,彆搞得跟看不懂影院保持安靜的提示語一樣。”
項勵誌暗暗叫絕,薑曉峰雖然沒有點名道姓,但效果卻沒差,每個人都能自我代入,沒做的自然坦蕩,做了的自然羞惱,就像李宏岩似的,臉色騰地不好看,畢竟他跳得最歡,可偏偏不占理,隻能在各個隊長的揮手中坐下。
燈光暗下去,電影拉開序幕,非常典型的龍叔風格電影,中間有不少片段刪減,但項勵誌等人看得津津有味,雙胞胎心靈感應,一個能文,一個會武,再加上性格不同的女朋友,激烈打鬥之餘,不缺會心一笑的幽默。
一場電影看完,大夥的情緒被調動起來,身體的乏累卻緩解,中午沒吃好的野炊,此時也顯出威力,於是飯店聚餐順理成章,喝點小酒話話家常。
常遠洋安排的人員巧妙帶起節奏,在各自桌上掀起對工作的吐槽,隊長跟進附和的同時,也在暗暗記著情況,不聽誰說的,隻看問題有沒有道理,值不值得記下來並且報告。
酒精是感情的催化劑,再加上一天的相處彼此熟悉,氣氛還是有驚無險地活泛起來,大家各抒己見,爭相埋怨,讓盧鵬大大鬆一口氣,安心在包間吃下去,不去打擾。
翌日酒醒,不少人懊惱,覺得自己好像說了什麼不該說的,擔憂造成不良後果,但心情卻舒暢至極,回味一天的經曆,渾如卸下包袱,挺有意思的。
他們倒是開心了,有的人卻氣不打一處來,下班之後東奔西走,煽風點火。
“盛哥,你得跟田秀禾反應我們老職工的困難啊,小半輩子都過去了,還學什麼普通話,那玩意怎麼學啊?”
說話者名喚羅學方,論血緣跟羅學雲也好,羅學盛也罷,都是五服邊緣的親戚,就是說同一個高祖,若非都出身在坡上,打小哥哥弟弟的喊著,關係真未必比坡下的劉家人親近。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