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觀孔北海此人如何?”
李翊問劉備道。
劉備與孔融算不得相熟,是自他救北海時,兩人才第一次見麵。
“孔北海博聞強記,奇逸卓犖,是個正人君子。”
李翊輕聲一笑:
“孔北海確實‘正’,隻可惜正的過頭了,正的有些迂腐。”
“他自負才高,誌向遠大,一心要平定亂世,匡扶漢室。”
“隻可惜眼高手低,並非治亂之主。”
孔融勸劉備接領徐州時,曾經評價袁術不是治亂之主,李翊此時卻又說他也不是治亂之主。
孔融這個人確實有才華,文章寫的好,曹丕就是他的忠實讀者。
在北海多年,各地辦學,通過推崇儒學,來教化百姓。
彆說,效果還不錯。
因為青州黃巾軍泛濫,通過孔融的努力,使許多人看到了孔融的善舉,便紛紛拋棄了黃巾軍來投靠孔融。
截至目前為止,孔融乾得還算不錯。
他覺得時機成熟了,該討伐黃巾了。
結果由於軍事指揮太拉,被黃巾軍打得找不著北。
最後隻能狼狽來找劉備求援。
“備雖與孔北海交往不繁,但久聞其長居北海,豪氣貫長虹,文章更是驚世駭俗,先生此言是否有失偏頗?”
劉備許是念著孔融幫襯徐州的舊情,幫他找了找補。
說孔融還是有很多優點的,先生彆老盯著人家缺點說。
但遺憾的是,亂世中人主的缺點就是會被無限放大。
因為下屬不同,下屬隻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好了。
但主公卻需要統籌全局,你稍微有一件事做的不夠好,就是會被人挑毛病。
李翊說孔融太迂腐了,也不是尬黑。
孔融讓梨的典故家喻戶曉。
但讓梨的背後,卻不是孔融想要強調“謙讓”,而是強調“禮法”。
孔融對禮法的執著,貫徹了他的一生,這就注定他不適合當主公。
就比方說他用人吧,那用的都是些能言善辯,卻沒什麼真本事的噴子。
而擾亂社會的貪官和惡霸,孔融是根本管不了。
不過他殺手下,倒是挺痛快的。
有一次,部下收稅沒收齊,一怒之下竟將五部督郵全部斬首。
再比如有個叫左丞祖的手下,曾提醒孔融在曹操與袁紹之間選一個站隊。
這絕對是好心啊,當時的曹操與袁紹勢力最大。
北海地方又那麼小,早點兒站隊,可以明哲保身。
結果孔融聞言大怒,大罵左丞祖是奸臣,因為在他看來袁曹都是奸賊,是不忠於漢室的。
所以就將左丞祖給宰了。
這是孔融對“忠”過於極端的理解。
而孔融對“孝”的理解,就更匪夷所思了。
有一次孔融在路邊見到一個人,在墓邊哭祭自己的父親。
孔融看半天,看不出悲傷來。
於是便認定這個人是假哭,不孝順,就把這個人給殺了。
這就是孔融對孝的極端理解。
你說人家哭自己的父親,悲不悲傷該你啥事兒?
但孔融對“禮法”過於執著了。
作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孔融強調的就是“孔門之後,忠孝為先”!
他不但嚴格要求自己,還要拿這種標準來要求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