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嶺要塞的陷落的消息像是一場颶風一樣吹進中都。中都皇帝和大臣一下就慌亂,整個帝都都開始人心惶惶,一天一個消息。
皇帝緊急召集了諸位大臣於朝堂之上,商議應對之策。
“諸位愛卿,如今野狐嶺已失,敵軍兵鋒直指中都,這可如何是好?”皇帝滿臉焦慮,聲音都有些顫抖。
一位老臣站出來,拱手說道:“陛下,當務之急應是速速調集周邊兵力,增援中都,加強城防。”
另一大臣卻反駁道:“如今各地兵力分散,倉促調集,恐難以形成有效戰力。況且軍餉糧草也是一大難題。”
這時,一位年輕氣盛的大臣挺身而出,大聲說道:“陛下,我朝將士勇猛,應主動出擊,與敵軍決一死戰,揚我大金國威!”
旁邊一位沉穩的大臣搖搖頭,說道:“萬萬不可,敵軍氣勢正盛,主動出擊無異於以卵擊石。此時出擊,不過是徒增傷亡罷了。”
又有大臣建議:“不如派出使者,與敵軍議和,以爭取時間。”
“議和?這豈不是示弱於敵,喪權辱國?”立刻有人反對。
“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難道坐以待斃?”提出議和的大臣也急了,漲紅了臉爭辯。
一位久未發言的老將軍緩緩開口:“陛下,老臣以為,可先派使者議和,拖延時間,同時暗中調集兵力,鞏固城防,做兩手準備。”
“哼,如此畏首畏尾,如何能退敵?”一位激進的大臣怒喝道。
“你這般衝動,隻知喊打喊殺,若戰敗,你能擔得起這責任嗎?”有人反唇相譏。
“莫要在此爭吵不休,當以大局為重!”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試圖平息紛爭。
“大局?如今這局麵,誰能理得清這所謂的大局?”有人陰陽怪氣地說道。
“都彆吵了!”皇帝憤怒地拍了一下龍椅的扶手,“你們一個個說得輕巧,卻拿不出切實可行的辦法,朕要你們何用!”
朝堂之上,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爭論不休,各執己見,整個朝堂亂成了一鍋粥,皇帝更是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退朝後,皇帝神色疲憊地回到內殿,宣了幾個輔政大臣繼續商議對策。
“朕實在是被那些朝堂上的爭論攪得心煩意亂,你們幾個,給朕好好想想辦法。”皇帝眉頭緊皺,語氣中充滿了無奈和急切。
一位輔政大臣拱手說道:“陛下,如今局勢危急,臣以為,當以召集四方邊軍勤王為首要之策。”
另一位大臣沉思片刻,點頭附和道:“邊軍戰力不俗,若能迅速召集,或可解中都之危。隻是,還需提防宋國趁火打劫。”
皇帝憂心忡忡地問道:“可邊軍趕來需要時間,這期間又該如何?”
“陛下,我們可一邊加強城防,囤積糧草,做好堅守的準備,一邊派出使者,安撫百姓,穩定人心。此外,派使臣前往宋國,穩住宋國,使其不與敵軍聯合。”一位大臣趕忙回答。
“嗯,也隻能如此了。”皇帝長歎一聲,“即刻擬旨,召集四方邊軍勤王。再選派能言善辯之士作為使臣前往宋國,務必穩住局麵。”
“遵旨!”幾位大臣齊聲應道。
於是,一道道緊急的詔令從皇宮發出,奔向四方,召喚著邊軍奔赴中都。而前往宋國的使臣也帶著使命匆匆上路,一場保衛之戰即將拉開帷幕。
派往宋國的使臣曆經艱辛,終於抵達了宋國朝堂。使臣言辭懇切,向宋國皇帝陳述利害,試圖說服宋國遵守盟約,維持與金國的和平。
“陛下,我金國雖如今陷入困境,但仍有一定實力。而宋國相對較弱,金國實則為宋國之屏障,一直在抵擋蒙古鐵騎。若此時宋國撕毀盟約,與蒙古聯合攻金,金國一旦陷落,蒙古的兵鋒必將直指宋國。以宋國之力,如何能獨擋蒙古大軍?到那時,悔之晚矣!”使臣額頭上汗珠密布,神情焦急。
宋國一位大臣站出來反駁道:“哼,你們金國如今自身難保,哪還有能力充當我國屏障?”
使臣目光堅定,回應道:“正是因為金國奮力抵抗,才使得蒙古大軍的腳步有所減緩。若沒了金國在前抵禦,蒙古鐵騎長驅直入,宋國將首當其衝。”
又一宋國大臣陰陽怪氣地說:“或許蒙古會放過我們宋國也未可知,何必為了金國冒險?”
使臣怒視對方,高聲道:“簡直是癡人說夢!蒙古野心勃勃,怎會放過富庶的宋國?”
這時,另一位宋國大臣說道:“與蒙古聯合,我們能獲得更多土地和財富,這等誘惑,怎能拒絕?”
使臣痛心疾首道:“這不過是短暫的利益,宋金百年和平,怎麼能因為小利而大義,一旦我金國破滅,宋國隨之而來的將是滅頂之災!”
然而,宋國皇帝卻冷冷地看著使臣,說道:“金國如今勢弱,蒙古大軍勢如破竹,此乃天賜良機。我宋國豈能錯過,與你們共守那脆弱的盟約?”
宋國朝堂上的大臣們也紛紛附和,主張與蒙古聯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