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沒得選。
「就算朝廷贏了,隻要我們先一步跑進緬甸,以後緬甸依舊是三宣六慰,我們隻要不回大明,他們如何找我們?」
線貴又開口說道。
「對對對,大哥,你說的太對了,我們隻有躲進緬甸就不會有事兒。」
線老三開口附和道。
大哥的話算是說到他心坎上了,按照朝廷對緬甸的態度,隻要緬甸認輸稱臣,貌似一切又會回到原點。
是的,大明似乎一直都沒有繼續往雲南之外擴張的意思,都是封賞土司,讓他們自治,隻要每年送一張稱臣納貢的紙到昆明就行。
元代以前,中原王朝的治邊之策主要是「羈縻之治」。
羈縻之治的核心概念包括「羈」和「縻」,其中「羈」指的是用軍事和政治的壓力進行控製,而「縻」則是指通過經濟和物質的利益進行撫慰。
這種政策允許少數民族地區保持其原有的社會組織形式和管理機構,承認其酋長、首領在本民族和本地區中的政治統治地位,同時任用少數民族地方首領為地方官吏。
除了在政治上隸屬於中央王朝、經濟上有朝貢的義務外,其餘一切事務均由少數民族首領自己管理。
因受時代條件的限製,「羈縻之治」尚處於有效管理的初期階段,施行中的隨意性與不規範執行較為明顯,同時少見基於南北部差異與不同時期的特點而具有的改變。
如漢朝的邊郡、唐朝的羈縻府州,均普遍施用於各地邊陲,並無因地製宜的改變和具體明確的規定,重防禦、輕開發是兩朝治邊共有的特點,在製度建設與監督保障等方麵,也缺少應有的重視。
蒙元麵臨新的天下格局,統治者也較少有「內華夏外夷狄」、「守在四夷」一類的觀念,行事崇尚簡便易行。
在元朝建立前20餘年,蒙古軍長途奔襲平定大理國,並在其地實行北部草原通行的萬戶製度,但雲南地區動蕩不止。
富有統治經驗的大臣賽典赤受命至雲南建立行省,他進行調查後決定廢止萬戶製度,試行任命當地蠻夷為朝廷官吏的製度,實行後因收效顯著,乃在南部邊疆地區普遍推行。
太祖朱元璋及以後諸帝放棄元朝憑借邊疆向外擴展的做法,繼承漢唐「守在四夷」的治邊之策。
嘉靖二十二年,嘉靖皇帝就說帝王之政唯守在四夷,今朕欲求長治久安之術,無出於守之一策,大致代表了明朝統治者的看法。
明初之時,朱元璋也不是沒有嘗試過繼續往外擴張,但是明軍進軍雲南雖輕取元軍殘部,但遭到當地蠻夷的激烈反抗,大理與今保山、德宏等地的元朝土官,以及本已附明的一些土官紛紛起事,曆時十餘年才最終平定。
由此,朱元璋做出一個判斷,認為雲南等地的蠻夷強悍難治,須鎮之以重兵,乃將重兵守滇定為成法。
由此,大明就把雲南定為西南邊陲,不再繼續嘗試向外擴張。
明朝之後的大部分時間,明朝皇帝疏於問政,朝政委靡拖遝及吏治腐敗,對統治製度的貫徹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說明朝治邊屢屢失誤非因製度不健全,而主要是由於朝***敗及執行力太差,突出表現在土司辦理承襲手續,官府經常拖遝推諉,或使申請承襲的土司勢力憤而反叛。
第(2/3)頁
第(3/3)頁
明代中期西南邊疆動亂頻發,還與土司製度自身的軟肋有關。
《明史·土司傳》說土司「必假我爵祿,寵之以名號,乃易為統攝,故奔走唯命」,若朝廷調遣繁多,則「急而生變,恃功怙過,侵擾益深」。
除朝廷征調導致反抗外,土司因獲得朝廷的保護,並逐漸掌握與官府打交道的方法,平時借多征稅收而自肥,條件具備時則逐漸坐大,甚至憑借掌握的土軍分裂割據。
民間流行這樣的民謠「官府隻愛一張紙,打失地方兩千裡。」
這話不止是民謠,也是朝廷對邊疆治理的真實寫照。
給土司一封委任狀,就換來每年稱臣納貢的賀表,進而粉飾國泰民安。
至於那些地方到底在誰手裡,姓什麼,無所謂。
不過,魏廣德這次對緬甸的用兵,卻根本就沒有考慮沿襲舊製,而是打算改土歸流。
讓李成梁儘可能處理掉西南的土司,將治下百姓從土司管理變為朝廷委任的流官管理,從根本上杜絕類似時間發生。
至於在大明內部的土司,在沒有發生大規模叛亂前,朝廷也不好直接處置,隻能慢慢來。
李成梁對魏廣德的意思,其實也是一知半解,但是消滅土司的意思是聽明白了。
隻是對這樣操作背後的含義,並未看通透。
不過也快了,當戰爭結束,大明委派官員接手以後,效果才會逐漸顯現出來。
這其實也是魏廣德從《雍正王朝》裡得到的一些啟發,雍正皇帝做的可不止耗羨歸公和攤丁入畝,還有其他許多做法。
隻不過,電視劇裡更多的是關注這兩個影響巨大的改革措施而已。
改土歸流,就是雍正帝對南疆土司製的一項重大改革。
雍正二年,他就深感土司製的弊端與土司的作惡,在給四川等地的督撫上諭中說:
「朕聞各處土司鮮知法紀,所屬土民,每年科派,較之有司征收正供,不啻倍蓰,甚至取其牛馬,奪其子女,生殺任情,土民受其魚肉,敢怒而不敢言」,要求他們加強對土司的管理,但他並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說了也不起作用。
到雍正四年九月,管雲貴總督事鄂爾泰
上奏折,建言改土歸流,並擬定了實施方針:
「計擒為上策,兵剿為下策。令自投獻為上策,勒令投獻為下策。」
對於投獻者,「但收其田賦,稽其戶口,仍量予相贍,授以職銜冠帶終身,以示鼓勵。」
就是說改流的策略,既要用兵,又不專恃武力,爭取波及麵小,儘量減少阻力,以便迅速實現安定。
雍正帝早就欣賞鄂爾泰的才能,按照他的「有治人無治法」的思想,相信鄂爾泰能辦好這件事情,所以邊看奏折,邊批「好」學,最後批道:
「朕心中嘉悅,竟至於感矣!有何可諭,勉之!」
全部批準他的建議,勉勵他努力實行。
在雍正帝的指導下,鄂爾泰、張廣泗、哈元生等督撫提鎮努力推行改流政策,到雍正八年,雲貴地區基本完成了改土歸流。
湘、鄂、川的改流準備得較充分,到雍正末年、乾隆初年,亦告完成。
整個改流的地區,以貴州涉及的最廣泛,它新設的州縣竟相當於原有州縣的麵積。
改流的內容包括:取消世襲土司,設置府廳州縣,派遣流官,增添鎮營,改革賦役製度,興辦學校等。
雍正的舉措,土司自然不甘,因此也是多次舉事。
對此,清廷直接派出重兵武力鎮壓。
實際上,就算沒有改土歸流,朝廷和土司之間的矛盾也沒法根除,早晚都會有這樣的結果。
如果,線貴知道朝廷此番行動的目的,怕是就不會把逃亡緬甸當成最終目標了,而是隻把那裡當做跳板,通過緬甸逃往南洋諸國。
可惜,在雲南官場上,此時除了李成梁和李如鬆知道一點外,其他沒人知道這些後續安排。
「大哥,我去聯係罕拔?」
線老三此時已經下定決心死中求活,不降是不行了。
「小心點,我也該清理下城中那些人了。」
線貴低聲說道。
免費閱讀.
第(3/3)頁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