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每一炮背後都是科學的力量
第180章每一炮背後都是科學的力量
但僅是如此的話,在二十光秒短距離上還是很難命中目標,所以這艘護衛艦先用導彈與電磁軌道炮進行乾擾,或者叫封鎖對麵探測器飛船的走位路線。
然後在由艦載ai進行綜合因素考量,最後才將數門能兩集束的炮口轉向那一處虛空位置,按下了齊射按鈕。
相比於直接用能量武器預判打擊,這樣的配合攻擊顯著提高了命中率。
這種配合打擊方式在人類的戰艦中很常見,模擬訓練中經常會出現,現在隻不過被搬到了真實的戰場上。
效果也顯而易見的好。
短短一個小時不到,一千多個探測器飛船就被消滅了八成以上,剩下的一百來個探測器飛船則在與自爆式無人機的追逐中,因為質量因素導致加速度差異的關係,最終被自爆式無人機嘴上,並炸成了渣渣。
當然,探測器飛船也是搭載有武器的,並且還用其搭載的能量武器消滅了不少追逐而來的自爆式無人機,但一般這種自爆無人機都不是單機追逐,而是三三兩兩組成小隊,對目標進行攻擊。
因為快和無法規避的關係,能量武器成了交鋒的主要武器,
由於激光能量武器是通過高溫灼燒去殺傷目標,所以存在命中時間這個問題。這麼一來,在使用能量武器齊射進行遠程打擊的時候,就必須把命中時間也考慮進去。
就比如說,之前人類科學家對人類自身激光能量武器的有效殺傷參數是:20光秒的距離上對應2秒命中時間。那麼護衛艦對目標探測飛船進行打擊的時候,就必須將這個參數也考慮進去。
也就是說,在激光能量武器對著預判位置打出去之後,還要對自己進行一個兩秒鐘的射擊偏角,武器的射擊偏角。
形象一點的說,就是一個坐在車上的人,打開手電筒照射天空中的飛鳥,這個人想要在兩秒鐘之內都保持手電筒照射在鳥身上,那就他就必須不斷扭轉自己的手。
在太空交戰中,也是同樣的道理,光甩一下掃射到,是沒法造成有效殺傷的。所以這兩秒時間時間,包含了一堆數學、物理、天文等等各種參數在裡麵,它們具體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預判數值、自身飛行速度、角度、空間塵埃度、引力扭曲光度偏角值、微磁場環境乾擾值.
可以說,每一炮的背後,都是一個文明的科技底蘊。
雙方剛一接觸,在表麵上是一幕幕戰艦交火、天空互射,可實際上卻是雙方計算機技術與戰場信息的比拚。
再不考了運氣的情況下,誰的計算機戰鬥ai更強,誰的命中率就越高。而命中之後能不能一擊必殺,那就得看材料技術與火力強度了。
當然,在初期接觸的時候因為坤泰文明一方基本都突入搜集信息情報的探測器飛船,而人類被打爆的也隻是自爆式無人機,所以材料科技這方麵一時間還看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