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蘇軍的優勢就是裝備適應性強,耐草耐用。
畢竟蘇聯很多武器的設計概念之一就是要求便宜耐用,在蘇聯境內的多種環境下都可以運用自如。
要知道後來租借法案通過,羅大總統與丘小首相當第一任百億補貼美多多,英多多的時候,他們提供的坦克在蘇聯本土都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各種各樣的小毛病不斷。
而現在的蘇軍是在本土作戰,他們不僅有武器方麵的優勢,還有補給優勢。
為了確保紅星行動能夠成功,大林子在後方可是狠狠發力,確保蘇軍的補給線一路暢通,各類補給通過布良斯克,哈爾科夫方向源源不斷的運過來。
鐵路,卡車,騾馬,一切能用全都用上。
而上麵的兩個優勢都是德軍沒有的,現在的德軍補給情況太爛了…後方的工兵部隊正在狂修鐵路,現階段德軍補給隻能靠卡車與騾馬運輸…
但想要喂飽兩支裝甲集群,補給單單靠卡車與騾馬運輸根本不夠用…
時間緩緩來到9月18號夜晚六點多,第一批運送傷兵的卡車以及一支已經打空一半的步兵軍已經成功渡過烏彆德河,他們接下來要前往布良斯克方向重新駐紮。
“嘩啦啦…嘩啦啦…”
大雨不斷滴落在地上,砸在一名名穿著雨衣,正在趕路的蘇軍士兵們身上。
他們在雨中趕著路,偶爾有卡車陷在泥地裡,士兵們在後麵齊心協力將陷在泥地裡的卡車給推上去。
基爾波諾斯要求趁著大雨,各個部隊一刻不停的向烏彆德河的方向撤離,這是他們撤退的最好時機,可以避免德軍飛機的騷擾,順順利利的向著包圍圈外撤退。
蘇軍必須把握好這段時間,爭取撤出更多的撤退。
至於德軍的黏人戰法,基爾波諾斯則搬出了原先瓦列裡提出的層層防禦作為應對之策。
他命令大批的步兵與工兵部隊沿途挖掘數道防線,大軍借用防線徐徐後撤,第一避免撤退部隊產生混亂,第二讓主力部隊能有更多的時間從容撤退。
西南方麵軍這規模龐大的部隊想要完全撤出德軍這個包圍圈可是相當費勁…基爾波諾斯也隻能說儘力將這支部隊撤出去。
坐在嘎斯汽車上的基爾波諾斯降下車窗,看著泥濘道路上蘇軍士兵組成的一道道人流,神色凝重…
他不認為德軍會這麼輕易放過西南方麵軍,自包圍圈成型後,這支部隊想要全身而退肯定是不可能的。
基爾波諾斯必須要把握好德軍消停的這段時間。
“嘩啦啦…嘩啦啦…”
外麵的雨聲不斷,瓦列裡吃著手中的黑麵包,看著外麵的雨幕,有不少蘇軍士兵借著這個機會洗洗衣服,他們現在要麵臨的敵人不僅德軍,還有虱子這樣的小小生物。
也有些人趁機再刮刮胡子,補補軍服。
在戰爭間隙,他們才有機會關注自己的個人衛生問題。
低頭看著手中的報告,三團白天的傷亡的士兵並不算多,加起來都沒超過一百五十個。
這讓瓦列裡挺開心的,起碼證明訓練是有效果的。
喜歡二戰,我在蘇俄當少尉請大家收藏:二戰,我在蘇俄當少尉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