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教皇
梵蒂岡東西方向距離最寬處隻有一公裡,南北方向更是壓縮到了八百多米,國土總麵積零點四四平方公裡,甚至比不上柏林市內一些大一點的街區。
這個國家的地位和價值主要體現在精神層麵上,可以說隻要世界上還存在著天主教信仰,梵蒂岡這座聖城就不會消亡。
要說這個宗教國家真正的締造者,就是剛去世不久的意大利前任首相墨索裡尼,是他親自與教皇簽訂了【拉特朗條約】,解決了意大利統一戰爭後遺留下的宗教問題,承認梵蒂岡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政體,作為回報當時的教皇庇護十一世把墨索裡尼稱為“聖人”,在宗教方麵對這位首相予以肯定。
說起梵蒂岡的教皇,究其根源可以上溯到羅馬共和國時代,其對應的身份是羅馬最高祭司,擔任過這個職位在後世最出名的人就是偉大的凱撒。
西羅馬帝國的宗教信仰改變成基督教之後,大祭司也演變成了羅馬大主教,西羅馬皇帝賦予其在教會裡至高無上的地位,最終還得到了東羅馬帝國和東正教的承認。
隨後由於內部翻著花樣作死加上異族入侵,羅馬帝國最終分崩離析,但是帝國的衰亡,並沒有影響到基督教在民間的地位。
失去了羅馬皇帝的壓製,自此教宗不但手握神權,還直接掌控著教會龐大的資產,羅馬教廷的權威,在中世紀一度達到了頂峰,甚至西方君王的婚喪嫁娶定位登基,都必須得到羅馬教皇的賜福和首肯才行。
這也是歐洲最黑暗的一段時期,教會依靠在宗教上的權威,在全歐洲橫征暴斂,收取宗教稅的神仆們,可以毫不憐憫的從農民手中奪走最後的一點財產。同時羅馬教廷瘋狂打擊任何對宗教有異議的思想,在最黑暗的兩個世紀裡,宗教裁判所的篝火從未缺少過燃料,不知道有多少偉大的思想和科技發明,被當作異端學說而被教廷封印與埋葬。
梵蒂岡城國的前生,就是曾經占據意大利三分之一領土的教皇國,而這片土地在法律上卻是由法蘭克國王贈送的。聽起來是不是讓人感覺很混亂,要是真詳細說起來這個故事就長了,為了避免有人抱怨作者灌水,在這裡就儘量簡單的講述一下。
羅馬教廷當時手中掌握的土地,其實是偷偷占奪的西羅馬帝國遺產,隻不過西羅馬已經亡國,沒人去與他們計較而已,而當時在這片土地上的實權統治者,是日耳曼的一個分支倫巴第人。
那時法蘭克王國的矮子丕平打敗了自己的哥哥,奪取了法蘭克王國的權柄,因為得位有些不正,感到心虛的矮子急於證明自己王位的合法性,他特意請來羅馬教宗在其登基時為其加冕,企圖在頭頂的王冠上增添一個神性光環,也就是從他開始,打開了歐洲後世裡君權神授的開端。
為了酬謝教皇,法蘭克王國前後兩次出兵征伐意大利,最終徹底擊敗了同屬日耳曼支脈的倫巴第人,並且把奪取的部分意大利土地,作為酬勞贈送給了羅馬教廷。教廷以此為基礎,建立起了教皇國,定都於羅馬城,從此在亞平寧半島上呼風喚雨,在歐洲諸國之間帷幄縱橫。
不過世上沒有萬世不滅的基業,到了十九世紀中期,意大利民族統一的大勢變得不可阻擋,即便是自稱為教廷保護者的拿破侖三世,在普法戰爭戰敗之後,也已經無力阻擋教皇國的滅亡。
埃馬努埃萊一世指揮部隊占領了教皇國所有的領土,教宗失去了所有的世俗權力,隻能帶著教廷人員躲進了梵蒂岡城,接下去就是教廷與意大利王國之間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對峙。
一直等到墨索裡尼執政之後,為了得到教會方麵的支持,他與當時的教皇庇護十一世進行了談判,最終雙方達成了和解協議,梵蒂岡被承認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而存在,同時教廷在意大利領土上的財產受到保護,不容任何勢力加以侵犯。
從條約簽訂那一刻到徐峻出訪之日算起,梵蒂岡城國此刻的立國時間僅僅隻有十一年。
此時的教皇是庇護十二世,本名為尤金尼奧.帕切利,在繼位之前,長期擔任教廷駐歐洲各國特使,積累下了非常豐富的外交經驗,梵蒂岡與墨索裡尼的和解條約就是在他的經手下簽訂的,同時他還出訪德國,與納粹簽訂了著名的“帝國協定”,用教廷不反對納粹黨掌握德國政權為條件,保住了教廷在德國境內的權力與利益。
那時已經成為梵蒂岡樞機主教的帕切利,從德國國內的政治風向變化中,看到了羅馬教廷將會麵臨的危機,納粹黨的發展速度讓他感到恐懼,所以這位樞機主教認為,梵蒂岡必須與這位強硬的獨裁者簽訂協議,教廷在德國的利益才能得到維護。
但是教會沒有想到的是,等到納粹羽翼豐滿之後,希特勒變相撕毀了協議,隨即一些讓教廷感到憂慮的事情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