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準備下)
歐洲戰爭結束後,德國不會再像曆史上那樣,受到原材料匱乏的困擾。戰爭中所得到的紅利,足夠德國政府揮霍上好幾年,政府采購商此刻正揮舞著支票滿世界的下訂單。
美洲出產的棉花、羊毛和各種皮革原料,正源源不斷的度過大西洋登陸歐洲市場。歐洲的農業與畜牧業在戰爭中受到了嚴重的損失,導致舊大陸的原料供應出現了巨大的缺口,加上國土重建和擴軍備戰的需要,歐洲已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黑洞,貪婪吞噬著來自於世界各地的廉價資源和材料。
英國的紡織業是所有行業裡恢複最快的,其中一大原因就是他們得到了來自德國的海量訂單,現在德國士兵新領到的冬裝,有不少就是用曼徹斯特甚至倫敦生產的毛呢布料製造的。
德國本土的紡織業雖然全力開動,依然無法完成擴軍產生的海量訂單,因為他們還要滿足國內民用市場的需要,德國人現在手上都有了幾個閒錢,國內各種商品需求開始飛速上漲,甚至納粹一直抵製的奢侈品領域,目前都出現了回暖的跡象。
話題扯遠了,讓我們來看看德國陸軍如今裝備的冬季服裝。一套亞麻羊毛混紡的毛呢製服,帶著羊毛和棉布內襯,內層布料依舊是人造絲綢的,可以防止跳蚤和其他寄生蟲鑽入。當然也有使用天然絲綢的,那僅限於個人定製的軍官製服,畢竟絲綢價格比較昂貴,軍費充足也不能浪費。
除了外麵的褲子和外套,每個士兵還能得到兩套厚實的棉布內衣,既透氣又吸汗,非常舒適貼身,可以有效的保留住士兵的體溫。
一件高領的羊絨毛衣替換下了原本的毛衣,隻不過依舊保留了德軍傳統的超長袖管,這種設計是為了供給不同體型的士兵穿著,如果覺得袖子長了可以卷起來,不會妨礙平時的作戰與工作。
德軍還曆史上第一次給士兵裝備了毛褲,同樣褲管會稍稍長出一截,原因和毛衣一樣,儘可能的滿足各種體型士兵的需求。
除了這些製式服裝,士兵可以按照個人情況自行購買額外的保暖衣物,但是隻允許穿在製服裡麵,基本的軍容是必須要保證的。
每個士兵還得到了一個滑雪麵罩,就是那種套住整個腦袋隻露出眼睛和口鼻的毛線製品,正反兩麵都能使用,反麵染成了白色,正麵則染成了原野綠色,士兵可以按照當時的環境自行選擇,同時這種麵罩翻卷起來的話,就變成了一頂絨線小帽,可以作為40鋼盔的第二層襯墊,同時還能在寒風中護住雙耳。
陸軍還給士兵準備了一種新的冬季暖帽,和蘇聯紅軍剛換裝的“沙普卡”護耳帽非常相似,隻是德國這邊製造的更加美觀與精良。蘇聯紅軍在四零年七月才開始換裝這種護耳軍帽,就是後世裡著名的“雷鋒帽”,這種軍帽其實也不是蘇聯人發明的,它仿製於芬蘭人的冬季軍帽,蘇聯在三一年就引進了這種軍帽樣式,但是隻局限在少數幾個特彆軍區內使用,如今蘇聯紅軍對這種冬帽進行了一些改良,加厚了內襯並且延長了護耳,替換下了保暖效果和外形一樣低劣的布瓊尼式冬帽。
德國元首自己就戴過這種護耳軍帽,當然知道這種帽子的保暖能力有多麼的強大,哪怕是在零下幾十度的嚴寒裡,它都能有效的保留住頭部的熱量。彆看這頂普通的帽子,在特殊的環境下,有與沒有幾乎等於是生與死的差距,人體在寒冷地區流失的體溫中,有七成是由頭部散發出去的,一頂優良的防寒帽,在某種意義上甚至比武器更為重要。
德國的“沙普卡”被定型為40型防寒軍帽,外層布料選擇了結實耐用的粗紡毛呢,護耳和護額使用了混紡呢絨,士官和軍官可以選擇高級呢絨或者動物皮毛製品,比如羔羊皮和兔皮,如果有錢也可以選擇貂皮和海獺皮,不過無論你選擇何種材料,軍帽的顏色必須要和軍服統一,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時還要在護額上釘上德軍的製式帽徽,統帥部推薦使用針織製品,不過你非要裝一個金屬的也沒人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