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在風陵渡駐足多日,悉心洞察此地的山川形勢與商貿脈絡,深感其戰略地位舉足輕重。這日,他召集林建邦與趙曉雨,於暫居的屋內共商鏢局發展的大計。
蘇林率先開口:“建邦、曉雨,你們且瞧這風陵渡,位處陝、晉、豫三地交界,又雄踞黃河之畔,實乃天然的要衝之地。其地勢險峻,山巒環抱,黃河仿若天塹橫亙,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當下,此地又是物資彙聚、商旅雲集的重鎮,不論北通幽燕,還是東達齊魯,皆必經於此。如此咽喉要道,若我威龍鏢局能在此設立據點,無異於扼住了四方財路的關鍵,於我鏢局的未來,恰似鯤鵬展翅之根基,意義不可估量。”言罷,他俯身於簡陋的地圖前,手指沿著黃河的脈絡緩緩挪移,顯然已在心底反複籌謀。
林建邦道:“總鏢頭所言極是。此地商貿繁盛,鏢務需求定如繁星密布。設若我鏢局於此紮營,恰似蛟龍入水,業務拓展自是水到渠成,威名遠揚亦指日可待。隻是,此中諸多關節,尚需細細斟酌,稍有差池,恐遺後患。”
趙曉雨說道:“場地之選,首當其衝。需覓得一處既利於貨物吞吐集散,又便於堅守防禦的寶地。再者,人員調派亦是重中之重。派駐的鏢師,不單要武藝精湛,能降妖伏魔,還需熟稔本地風土人情,深諳江湖門道,方能在這龍蛇混雜之地,保得鏢銀無虞,事務順遂。”她的聲音清脆,如珠落玉盤,每字每句皆彰顯出其心思縝密,慮事周全。
蘇林投去讚許的目光道:“場地一事,我已差遣得力人手在鎮上及周遭探尋。目下,有幾處尚算合意,待會我等一同前去勘查,再作定奪。至於人手,我意從鏢局精挑一批久經沙場、忠心耿耿的兄弟,再於此地廣納賢才,招攬些本土的豪傑壯士。如此,既可彰顯我威龍鏢局的雄渾底蘊,又能借助本地人的地緣優勢,收事半功倍之效。”
而後,三人並肩同行,奔赴那幾處預選之地勘察。首至之處,位於風陵渡鎮央的繁市街巷,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店鋪鱗次櫛比,商氣氤氳濃鬱。然其防禦設施簡陋,壁壘單薄,且占地狹隘,難容鏢局長遠宏圖。林建邦環伺四周,搖頭輕歎:“此地雖處繁華盛地,攬鏢不愁客源,然安保堪憂,若遇悍匪突襲,恐難以持久禦敵。且空間逼仄,不利貨儲與鏢師屯駐,實非上佳之選。”
繼而,他們來到鎮郊毗鄰黃河的一座深宅大院。庭院軒敞開闊,足以吞吐海量貨物與眾多人馬。且依傍河道,水運之便,恰似為鏢務拓展另辟通途。趙曉雨舉目四顧:“此地規模與防禦皆屬上乘,水運之利更可開疆拓土。唯位置稍顯僻遠,往來鎮上或有不便,且鄰黃河,水患亦不可不防。”
蘇林撚須沉吟片刻,朗聲道:“曉雨所言甚是。水患之虞,可築堤修渠,疏浚河道,以人力勝天工。至於僻遠,可於鎮上設一辦事處,專司接待鏢客、接洽業務,如此,便可左右逢源,諸般兼顧。”
一番細致考察與權衡後,三人終決,將鏢局據點定於這黃河畔的深宅大院。敲定場地,蘇林旋即著手人員調配。自威龍鏢局本部遴選二十名精銳鏢師,個個皆是從刀光劍影中走來,武藝卓絕,忠心可鑒。其中,有刀法如神的王強,一柄長刀在手,衝鋒陷陣時仿若虎入羊群;有暗器聖手李飛,飛針走線間,取敵性命於無形;更有輕功卓越的小影子,身輕如燕,可於暗夜中如鬼魅般穿梭,探敵虛實,追凶緝盜。
與此同時,蘇林於風陵渡張榜招賢,廣納英豪。榜文一出,應者雲集,引得眾多本地壯士競相來投。經嚴格甄選,蘇林擇出十名熟諳當地山川地形、江湖規矩的壯士,補入鏢師之列。這些本土豪傑中,有黃河船夫之子劉勇,自幼在波濤中嬉戲,水性嫻熟,於水運鏢務堪稱定海神針;還有在本地頗孚人望的趙虎,人脈深廣。
人員既定,蘇林將大院精心劃為幾大功能區域:鏢師居所,窗明幾淨,床鋪整齊,務求為鏢師營造溫馨舒適的休憩環境,使他們在血雨腥風之餘,能有一方寧靜港灣,養精蓄銳,以利再戰;貨倉,壁壘森嚴,防火防潮,且安保周密,專人值守,晝夜巡邏,確保貨物萬無一失;演武場,地勢開闊,土質堅密,為鏢師們提供絕佳的切磋砥礪之所,日夜可見刀光劍影閃爍,呼聲喝令回蕩,時刻砥礪著他們的武藝與膽魄;議事堂,莊嚴肅穆,桌椅儼然,此處乃鏢局決策中樞,凡大事小情,皆於此定奪,關乎鏢局興衰榮辱。
至於防禦工事,蘇林親率鏢師與工匠,加固、加高院牆,於牆頭構築了望塔,塔上視野開闊,可遠眺數十裡,烽火一起,便能迅速察覺;增設垛口,垛口內箭矢、石塊等防禦之物一應俱全,以備不時之需。院內巧設機關陷阱,暗箭裝置隱匿於角落,觸發機關,利箭便如飛蝗般射出;絆馬索橫亙要道,看似尋常,實則暗藏玄機,一旦觸動,來犯之敵必將人仰馬翻。此外,大量囤積兵器甲胄、糧草物資、醫藥品類,以求有備無患,即便深陷重圍,亦能堅守待援,或尋機突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