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讓司裡的小吏跑一趟,正好去洛陽辦事的宋元也回來了,留在上京的劉一輝陪著他一道。
下午一群人在漕運司開了一個小會,主要是如何貫徹落實,皇帝需要漕銀和漕糧的思想。
“怎麼?宋大人有什麼想法?”
本來這個會議是何海仁主持的,他一個推脫,就讓唐明主持。
被唐明這麼一問,宋元畢竟是新科的狀元,對於這種落榜的秀才,多少有點氣傲。
“本官覺得來往商船,如果按照唐大人的意思來,是不是有些苛刻。”
“哦?那麼宋大人有辦法解決皇帝聖旨上的東西?”
唐明將宋元推上從五品的高度,幾乎和自己一樣,結果這小子一點情義都不講,看來這樣的人留著無用。
“如果這樣,三個漕運使,按照河麵長短自行攤牌,到時候誰解決了陛下的難題,誰就繼續留任。”
宋元即便再傻,還能聽不出唐明話裡的意思?
這是將任務權限下放,既然自己製造了問題,那麼唐明就將問題,拋給製造問題的人。
“你說自己反對他的意見乾嘛?還有什麼時候有三個漕運使,不是兩個嗎?”想到這裡宋元不自覺地窺視劉一輝:“難道第三個人是他?”
說實話,這裡還真的沒有第三個漕運使,不過邯鄲北上的這條線,涿州的水運基本上不在漕幫的勢力範圍。
唐明想利用仁和堂的勢力,在許諾一點希望給裴元吉,讓他們北上擴展地盤。
與此同時,皇帝趙珩槺收到嫡的一封信,就是修路以及搞陸運押解的事情,駙馬範熙佟牽頭,與六大家聯合。
韋家自命清高,這樣吃苦的事情,自然不會帶他們玩。
其中皇家提供修路的方便,以及修建軍民驛站等,皇家在裡麵意思一下,可占三成股份。
然後信件附上項目的投資、收益、融資以及擴大等,是一封非常詳細的規劃書,隻要皇帝同意,朱批即可。
皇帝看了也是開心,當即下密旨:公主和駙馬一起回京,有事商談。
……
趙生辦完廣昌縣的事情,就來到了蔚州。
還沒有進城,就看到燒窯的窯址,黑煙濃濃飄起,整個磚窯廠都被這黑煙籠罩。
“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窯廠這麼大的煙?”
出城迎接的知縣張純,作為地方官,這種事情自然是知曉。
“駙馬爺,原先是四座窯,後來有些流民靠近被我們收留,窯廠有吃的,還有工錢,他們自然乾活賣力,後來製磚按照數量結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