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意誌和世界趨勢在能源領域形成了共振,雙方合力造就了這十多年來新能源的狂飆突進。
華國需要儘可能擺脫對石油的依賴,提高自主可控程度,因此即便知道投資新能源產業會造成浪費,會導致資源密集,大量企業被兼並重組,他們也堅持了下去。
最終收獲了一批新能源領域的成熟企業,這些企業遍布光伏、電動車、風電等等領域。
海外則是受到環境保護思潮影響,堅持要發展更加清潔的能源。
隆基綠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活了下來,成為光伏領域的頂級巨頭,他們對技術的嗅覺非常敏銳。
在座的都是行業老兵,大家都意識到,新技術將會造成行業的又一輪洗牌,而誰能在這一輪洗牌中活下來,活得更好,新技術的應用至關重要。
“我們內部的戰略研究部門一直都有討論,誰會是下一代太陽能技術的競爭者。
和互聯網領域類似,我們都不擔心來自同行的競爭,我們都認為隆基未來將會麵臨的競爭者,大概率是來自其他行業的跨界打擊。
像國內光伏領域前三的巨頭,晶科能源這幾年的研發投入是億元左右,而我們是它的四倍。
我不認為他們會威脅到我們的地位,反而我們之前更擔心華為、比亞迪這樣其他領域的巨頭實現技術革新。
華為在鬆山湖的實驗室也在做鈣鈦礦研究,他們從香江的高校挖了很多博士過去,然後比亞迪在鵬城的研發中心同樣在做鈣鈦礦領域的研究。
這些巨頭,他們的研發投入、人力資源比隆基更加優質,結果確實和我們戰略研究部門的調研結果類似,來自航天領域的跨界巨頭率先實現了技術突破。
隻是不是我們,也不是我們預測的比亞迪、華為,而是光甲航天,他們最出名的應該是創始人陳元光了,這無疑是好事。
我們之間有充足的合作基礎,有大量合作理由,既然他們會把消息放出來,說明他們需要合作夥伴,歡迎合作夥伴。
我們需要做的是搶在其他公司前麵,去和光甲航天談。”負責分管戰略規劃的副總率先發言。
基本上各大光伏廠商都是抱著同樣的想法,搶先手和光甲航天聊。
“這次來的主要是光伏領域的企業,有老玩家也有新玩家,也有比亞迪、富士康、賽力斯、華為這些其他行業的巨頭。
歡迎大家的到來,因為消息放出去之後想和光甲航天合作的廠商太多,我們沒有精力,也不想挨個談判。
我們想一次性把事情談下來,大家無非是好奇光甲航天的技術能做到哪一步,具體指標如何,合作方式。”
林甲一席黑色套裝站在會議室前麵,麵帶微笑看著台下的嘉賓們。
李海德則在台下負責後續做具體介紹。
“首先具體樣品後續我們會提供給各位,然後合作方式我們預計采取階梯式收費,我們計劃采取抽成的方式,按照產量來。
你生產得越多越便宜,最低可以壓縮到0.0元W。”
傳統光伏的話元W的成本,相當於抽%的稅,這個價格絕對不低了。
台下各位光伏廠商的代表們計算器都按冒煙了。
他們預計今年全國光伏裝機量是GW,GW是0億瓦,也就是說差不多000億瓦,如果鈣鈦礦裝機量000億瓦,那麼就要付0億元給光甲航天。
每年0億的專利授權費絕對不低了。
華為和富士康的代表越聽越覺得耳熟,“這不是高通的專利收取方式嗎?”
高通去年專利收入大概在0億rb左右,和高通比起來很少,但是畢竟這隻是一項專利。
在座光伏廠商的代表很快反應過來,隆基作為龍頭,他們的裝機量肯定遙遙領先,這個價格他們無法接受:
“林總,這個價格太高了。”
晶科能源的代表很快跟上:“是啊,這個價格不符合業內常規收費方式。”
林甲見各位代表意見很大,她雙手下壓:“大家先彆著急。
我們會提供樣品給各位,大家可以先回去測試,有測試結果之後我們再聊。
之所以我們有這個自信,是來源於我們的技術優勢。
我們這段時間測算過,如果大規模生產的話,鈣鈦礦電池的裝機成本可以壓縮到0.元W甚至更低。”
台下計算器又開始冒煙了,大家都是光伏領域的資深玩家,很清楚光伏回本一般要五年,成本裡設備成本隻占一小部分。
設備、人工安裝、維護、場地等等。
但還是那句話,鈣鈦礦和晶矽之間不衝突,晶矽的成本是元W,鈣鈦礦是0.元,人工安裝、場地和維護這些成本是可以分攤的。
一套光伏電站,加裝鈣鈦礦電池,這些費用是增加不了多少的。
而且鈣鈦礦成本這麼低,即便光甲航天要抽個點,回本周期也可以壓縮到三年。
“林總,華為願意合作,我們希望和光甲航天方單獨聊。”華為代表薛誌雄反應迅速。
其他光伏廠商的代表們以為華為要吃獨食,你華為要是在中間轉一道手,把成本拉高到0%,自己賺兩個點,我們衝著這技術也得買啊。
但為什麼要讓你華為賺這兩個點的利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