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製造物美價廉,對除華國外的民眾來說這還隻是一個隱約的概念,價廉他們知道,物美他們還沒建立起這樣的共識。
因為西方媒體的選擇性報道,導致大部分國外民眾對華國製造到底有多好,缺乏一個理性的認識。
但在金融界來說,這就是不爭的事實。
甚至在很多原本屬於高端的製造業,華國人也把價格打到了白菜價。
光甲航天的空間站不過是再一次證明了這一點。
“萊特,所有和華國相關的商品,都是如此便宜,以至於他們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是如此強勁。
這是過去數十年來,整個國際產業經濟循環中所麵臨的現實。
大家本來會認為,華國往製造業上遊攀登的過程中,隨著技術含量的增加,華國的高端製造業產品也會享受更高的溢價,有著一個比較高的價格。
然而我們發現好像並沒有,即便有著非常高的技術含量,不用打價格戰也能擁有不錯的競爭力,華國企業卻依然會選擇一個非常低的價格去爭奪市場。
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華國企業前所未有的饑餓,不高烈度競爭他們就會馬上立刻麵臨倒閉的風險。
但是在商業航天領域,光甲航天並沒有麵臨類似的困境,光甲航天的對手隻有自己。
pac和光甲的業務重疊很少,更重要的是pac和光甲之間的客戶重疊度也很少。
但光甲卻仍然和其他華國企業一樣,給了非常低的價格。
我很好奇,這是為什麼,所有華國企業家這麼選擇的背後本質是什麼?”
尼古拉的問題非常尖銳,也非常深奧,這也是當前所有發達國家擔憂的問題。
華國產業升級,大家原本的利潤將清零,因為哪怕是零利潤,都無法和華國競爭。
華國的產業優勢從過去的勞動力優勢已經變成了規模工業生產優勢。
這是華國獨有的優勢,全球國家裡唯獨隻有阿美利肯曾經擁有,阿三有可能在未來擁有。
陳元光挑了挑眉,“老實說,這是一個非常多人好奇的問題,也有各路專家做過解答。
我隻能談談我的看法,以及為什麼我會做出這樣的定價策略。
我認為所有華國企業家不約而同做出類似的決策,是因為華國製造業發展起來的時間有限,企業還不知道要怎麼去獲得超額利潤。
加上在阿美利肯製定的全球貿易體係中,華國企業往往要付出比其他國家企業更多的努力才能站穩腳跟。
阿美利肯正在不遺餘力地把產業搬遷到華國以外的地方,並且在號召他們的盟友也跟著這麼做。
建立在這樣的現狀下,華國企業沒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讓他們放鬆。
最後就是,擁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就應該利用技術優勢攫取超額利潤,這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剝削。
是先發工業國剝削後發國家們的一種手段,華國作為曾經的被剝削對象,當我們在這場長跑中取得優勢後,我們會潛意識裡不想剝奪後發國家們。
這是我對這件事的一些思考。
至於我個人的定價策略,則是建立在,光甲航天沒有盈利壓力,沒有業績壓力,我們需要儘快把規模做大。
所以我們會定一個相對低的價格,隻要不會虧本,我覺得都沒有問題。
我們本來也要把空間站送上太空,多送一個艙段,對我們來說並不是多難的事情。
0億美元在我的心理價位中是相對合適的。
這個價格也能很好地把大量競爭對手擋在門外。”
陳元光說完後,尼古拉迅速反問道:“所以根本願意還是從競爭角度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