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反思,白男們也得反思5k)
第354章反思,白男們也得反思5k)
“看完之後,我的想法就是我們不應該想著一次性就做到完美。
像月塵,當然有必要模擬,但現在的技術不夠成熟,沒辦法在水下模擬月塵環境,那就可以先把它忽略不計,等未來有了新的技術可以在水下模擬月塵之後再對模擬基地進行改造。”陳元光說。
他接著說:“等今年年底的時候,光甲號發射完成後,我們會在其中一個艙段打造四個離心重力艙,到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調節其離心力,來模擬月球環境,到時候在其中一個離心重力艙內增加月塵模擬裝置就好了。”
離心重力艙,簡言之就是利用空間站不斷旋轉進而製造離心力,離心力給人以重力的感覺,這樣來給人類一種仍然在地球上的感覺。
像星際穿越離的空間站,就是多個艙室連在一起的圓環,然後不斷旋轉來提供離心力給艙室裡的宇航員。
但人在遊樂場坐的大轉盤一樣,實際上壓根就不是增加了重力,而是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隻是遊樂設施坐個一分鐘在下來之後都會覺得頭暈目眩,在空間站上一呆就是幾個月,你要經曆不斷的旋轉,要是感覺和遊樂場上的大轉盤類似,那肯定是受不了的。
這是因為如果離心力裝置不夠大,人的頭部和腳接收到的力是不一樣的,加上人感受到空間位置變換會有頭暈的感覺。
因此半徑起碼得有111.7米旋轉起來,人在這樣的離心重力艙裡的感覺才會比較好,然後整個半徑越長,體驗感會越好。
這就涉及到一個取舍。
“元光,如果不需要探索月塵裝置的話,那今年應該就會完成整個模擬月球環境的建設。”華國航天的一把手說道。
“好,我的想法還是越快開始越好,因為你們今年就要密集發射設施到月球上,要建一個月球基地。
我的想法是我們能夠在今年內,構建起一個光甲號空間站月球基地的循環生態出來。
在月球基地建設前期到人類宇航員登月這中間的過程,hb機器人還是很重要的,它涉及到月球基地的建設完整性。”陳元光說。
老中今年規劃的月球基地項目,隻是把一個完整的空間給發射到預定點位。
而不是說送一大堆材料上去,然後在月球上完成安裝。
隻是今年除了完整空間外,還需要在預定點位周圍鋪上密密麻麻的太陽能板,為月球基地提供電力供應。
鋪太陽能板,隻需要傳統機器人就能搞定,但你要擴建月球基地,要在月球上建火箭發射塔,那要繼續靠傳統機器人就顯得不夠用了。
在經曆了兩天時間,光甲號的核心艙成功進入地月係統的拉格朗日點之後,阿美利肯的老一輩航天人都痛心疾首。
因為地月係統的1最早是他們看中的,卻被東大的空間站捷足先登了。
反思,必須要反思。
現在在阿美利肯的學術界也流行起一股反思之風,主要就是反思阿美利肯是怎麼了,怎麼就在這場競爭中優勢全無。
航天是最直白體現這種差距的領域了。
當華國的空間站進入1,國際空間站都已經進入退役倒計時了。
要知道,在矽穀有非常多曾經為nasa工作過的工程師,雖然他們最終離開了nasa,但他們對nasa還是有一種自豪感在,包括離開nasa加入矽穀科技企業的時候,其在nasa的履曆都是絕對的加分項。
過去光甲航天發射可回收火箭,這是我們玩剩下的,spacex早就可以發射了。
光甲航天利用常溫超導發射電動力火箭,這是因為常溫超導,要是我們有常溫超導我們也能做到。
這一回去1,才讓很多人直接意識到,我們被華國拉開差距了。
“這一期的節目,我們要進行一個相對深入的討論,和過往節目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要以光甲航天的空間站成功進入地月係統的拉格朗日點1來探討我們為什麼落後了。
考慮到我一個人可能沒有辦法思考的足夠完整,所以我還特意請到了我的前同事,他也是之前nasa的首席技術官,他在2010年加入nasa之後,nasa特意為他新設立的這個職位:克裡斯·坎普
和我不同,我在離開nasa之後成為了一名做科普的tuber,已經遠離了航天事業。
克裡斯·坎普則是創辦了一家商業航天機構,主要做的是可回收火箭,仍然活躍在航天事業的第一線。
歡迎克裡斯。”馬克·羅伯是nasa的前工程師,在離開nasa之後專門做一些有意思的發明,並且拍成視頻上傳到tube。
有點類似nasa版手工耿。
當然他一直沒有忘記自己曾經的本行工作,經常做一些太空探索類的科普視頻。
這次他在視頻中顯然沒有過去那樣輕鬆,臉上透露著些許沉重。
坐在沙發另外一邊的克裡斯·坎普有些類似,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嚴肅的視頻。
克裡斯·坎普麵對攝像頭打了聲招呼:“大家好,我是克裡斯。”
馬克鼓了鼓掌,然後說道:
“昨天淩晨的11點33分,由華國企業發射的光甲號成功進入預定位置,成為第一個能夠發射到地月係統的拉格朗日點1的空間站。
在媒體上沒人討論這件事,而推特上埃隆關於光甲號的祝賀推特是他近期發的推特中回複數和點讚數最少的一條。
下麵的高讚回複甚至是問馬斯克說,自己住在賓夕法尼亞州,明年大選如果自己給象黨投票,他還會不會發美元。
沒人在意光甲號的意義。
反而在reddit的航天相關板塊上有些許討論聲。
但都沒有人講出了這件事的意義和重要性。
作為一名有些許名氣的博主,我希望和我的觀眾們認真探討一下這件事。
首先光甲號空間站和過去空間站有什麼不同?最大的不同在於位置,過去傳統的空間站都是在近地軌道上,離地球隻有250英裡的距離。
而光甲號離地球的距離是20萬英裡。
光是這龐大的差距,大家應該就能夠意識到,這有多麼不容易。
光是去到那裡就要花兩天時間。
而像國際空間站,發射到近地軌道隻需要六十分鐘,最花時間的是對接,從到預定軌道再到和空間站對接最快也要三個小時。
我們可以簡單看一下,用這個來比的話,我們過去的空間站還沒有脫離地球的概念,而華國的空間站則是向月球邁出了堅實一步。
光甲號離月球隻有4萬英裡,它離月球會比離地球更近。”
馬克在背後的黑板上分彆畫了地球、月球、國際空間站和光甲號。
能明顯看到,國際空間站和地球可以說是連在一起的。
“我們過去對月球的探索在很長時間裡都是非常片麵的,從來沒有實質上對月球進行深層次的探索。
而華國有了光甲號之後,他們可以借助光甲號對月球進行一個完整的探索,甚至把月球真正意義上利用起來。
它完全有可能成為月球的運輸樞紐。
我一直好奇的一點在於,nasa在2020年的時候就提出了我們要在近月軌道上建一個空間站。
最早的計劃是在2024年完成發射,然後在2024年的時候把時間推遲到了2027年,現在已經2027年了,我們的月球空間站聽說是要再推遲。
而現有的近地國際空間站即將退役。
阿美利肯在太空中將會沒有任何空間站,這是多麼誇張的一件事。
所以我想討論的第一個點是,為什麼華國人能夠完成他們的計劃,他們製定的計劃看上去也沒有給自己預留足夠的冗餘時間,光甲號的發射是在兩年前提出來的,華國人隻花了兩年時間就把光甲號送到了20英裡外的拉格朗日點上去。
而我們給月球空間站預留的時間是四年,四年變七年,七年了仍然沒有完成。
是什麼導致nasa永遠都沒有辦法按照預定計劃完成,而華國總是可以。
不管是華國航天還是他們的商業航天公司,都能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