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考生列為進士,便有代天牧民之能。”
劉牧登上帝陛,轉身望著殿中諸多人,目光銳利道:“今日,殿試隻有一題。”
“一題定三甲!”
文臣之列,荀彧低聲呢喃自語。
會試審卷時,他亦被公羊學子的策論而驚。
今日能奪三甲者,未來隻要不是走錯路,必定是大漢棟梁之才。
“疆有四海。”
“國有四政。”
劉牧抑揚頓挫,渾厚有力道:“一曰吏,二曰戶,三曰工,四曰禮;今日朕問政諸考生,四政之事!”
“國之四政?”
羊衜帶著疑惑看向顧雍。
“不知啊。”
顧雍不明所以的搖頭示意。
荀彧則是看向賈詡,眼中亦是帶著些許迷茫。
問國之四政,如此縹緲的考題,連他們都悟不透,考生真的可以嗎?
“巳時開考。”
“限時,兩個時辰。”
常侍在帝陛下,宣告殿試規則。
“這是何題?”
陳宮坐在座位上,歎了口氣。
國之四政,問的是六部之四的問題嗎?
“人政嗎?”
“還是國之政令?”
陳桐摸著下巴,開始引水研墨。
一道考題,令考生與所有文武陷入茫然。
直至劉牧離開千秋萬歲殿許久,才有人落筆開始書寫,僅落字兩筆,便揉了白紙,放下毛筆重新深思。
大業宮殿試之際。
冀州魏郡,鄴城的大堂之中。
袁紹麵前放著大漢朝報,堂下坐著審配,郭圖,逢紀,許攸四人。
“你們看到了。”
“這便是劉牧的底氣。”
袁紹深吸了口氣,眼中滿是凝重道:“在此之前,某以為此次取仕,多為各州士人,誰能知道公羊學子占了一大半,士間師消息回傳,某還嗤笑劉牧自欺欺人,欲要強抬公羊學子對壘,可爾等見到這朝報之論,有什麼想法?”
“陳桐。”
“陳郡,陳縣人士。”
許攸神情凝重道:“本是流民之家,得陳王封疆為姓,世代作營戶,為陳王一脈提供桐油,故而取之陳桐,傳聞他的字是中榜貢士之後,其父取公正之士中的公士為字,同音貢士。”
“營戶之子?”
審配頭皮發麻道:“僅讀書數年嗎?”
“嗯。”
許攸點了點頭,沉聲道:“公羊初設,此人便受恩求學,之後天子在陳國廣設學堂,他便結業為授學之師,直至此次大考取仕,方才一鳴驚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