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間的諸多追求中,搞琴與搞錢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實則有著驚人相似的方法論。今日,且讓我們以西門慶與潘金蓮這一經典故事為切入點,深入探尋其中蘊含的奧秘。
西門慶初始的搞清能力,可謂是孱弱不堪,近乎於弱雞之態。在他意圖拿下潘金蓮的征程中,關鍵人物王婆的出現成為了轉折點。西門慶許下十兩銀子的報酬,隻求王婆相助。這十兩白銀,在當時絕非小數目,相當於普通人一年的工資,足見西門慶的決心與誠意。
王婆收受了這沉甸甸的學費後,給出了所謂的五大條件,十個步驟。那五大條件,即潘、驢、鄧、小、閒。潘,意味著要有潘安般的絕世相貌,能夠令人一見傾心;驢,則暗指如驢一般的性能力,這在傳統觀念裡被視為男性魅力的一種體現;鄧,是像鄧通那般富可敵國,財富能夠為其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小,是指溫柔體貼,懂得嗬護女性,以細膩的情感打動人心;閒,便是擁有大量的空閒時間,可以陪伴在心儀之人身邊。這看似詳儘且極具誘惑性的渣男寶典,實則有不少誤導之處。其核心內容,王婆自是不會輕易吐露。
然而,西門慶卻有著非凡的悟性,他在與潘金蓮的糾葛中逐漸領悟了其中精髓,並將其巧妙地運用到商場之上。僅僅一年的時間,他便從一個僅有些許小錢的街溜子,成功蛻變成為手眼通天的大財閥。這其中的關鍵究竟何在?
先來說說那最為出名卻也誤導眾人最深的五大條件。若單純認為潘驢鄧小閒是西門慶拿下潘金蓮的決定性因素,那可就大錯特錯了。縱觀西門慶的風流韻事,除了他最初的妻子,其餘的皆是潘金蓮、李瓶兒這類渣女。而對比林衝的妻子,麵對高衙內的威逼利誘,寧死不從。哪怕是號稱花花太歲的高衙內,在林衝妻子麵前也铩羽而歸。若換作西門慶,同樣不會有任何機會。由此可見,在整個事件中,必然是先有潘金蓮內心的如饑似渴,才使得西門慶有機可乘。在男女情感之事上,男追女能否成功,關鍵的決定權往往在女方手中。隻要女方心生願意,男方即便五大條件並不齊全,也有成功的可能;反之,若女方堅決不從,即便男方五項全能,也難以成事。
映射到商業活動中,潘金蓮所對應的便是用戶需求,西門慶則代表產品項目,而王婆就如同運營者,潘驢鄧小閒則象征著產品優勢。當運營者能夠精準地將產品與有需求的用戶相匹配時,這件事便已經成功了大半。產品所具備的各種附加優勢,不過是進一步提升成功的概率罷了。就如同麵對如饑似渴的潘金蓮,但凡一個正常男人都有機會,而潘驢鄧小閒隻是讓這個機會更大一些。反過來說,如果沒有對應的用戶需求,即便產品有著再多的優勢,也不過是一文不值。
正是因為大多數人未能正確理解其中的因果關係,才產生了產品優勢論。他們天真地認為,隻要自身具備優勢,比如長得帥氣、家境富裕,便能夠在情場或商場上隨隨便便取得成功。延伸到商業領域,就是堅信隻要擁有好的產品、好的項目,就必然能夠走向成功。這種觀點致使許多人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盲目地四處尋找產品、尋覓項目,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夠成為風口浪尖上的幸運兒。可仔細推敲,這產品優勢論不就如同碰運氣一般嗎?就像西門慶整日打扮得人模人樣,不停地去搭訕女子,或許正巧碰到潘金蓮這樣的,便能僥幸成功。但做生意與追女孩有著本質區彆,追女孩失敗了可以換一個,成本相對較低。而做生意則要考量成本,若是像高衙內那般,一次試錯便可能失去根基,誰還敢斷言隻要條件滿足就必然成功呢?
再看王婆,她從一開始就將十兩銀子的收益穩穩地攥在手中。她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首先源於她敏銳的洞察力,能夠精準地察覺到潘金蓮和西門慶內心深處的需求與欲望。作為連接產品與需求的關鍵紐帶,她深知隻要將這二人撮合在一起,此事便大功告成。但她卻不會如此輕易地行事。
不妨類比一下開鎖的視頻。倘若開鎖匠僅用幾秒鐘就輕鬆打開一把鎖,許多人定會覺得這太過簡單,進而質疑之前所定價格的合理性,認為其不值這個價。王婆亦是如此,為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察覺到西門慶的潛在需求後,她展開了一係列巧妙的撩撥挑逗。她先是提及潘金蓮是武大郎的老婆,以言語刺激西門慶的欲望,使其迅速升溫,達到欲罷不能的境地。緊接著,她又暗示此事極為棘手,畢竟武大郎的弟弟武鬆是打虎英雄,日日守在家中,大官人難道不怕嗎?這一番話令西門慶頓時心生失望。而當西門慶的情緒低落至極點時,王婆又話鋒一轉,表示雖然難辦,但也並非毫無辦法,再次給予他一絲希望。這種欲擒故縱的手段,如同在驢麵前懸掛一根胡蘿卜,讓西門慶越是得不到就越渴望,而王婆則始終掌控著節奏,將西門大官人拿捏得死死的。最終,西門慶僅僅見了潘金蓮兩麵,請她吃了半頓飯,便心甘情願地付出了十兩銀子、三匹綢緞和十兩好金。王婆若一開始就直言此事輕而易舉,西門慶怎會給予她如此豐厚的報酬呢?絕無可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