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椅子上休息的陸真被葡萄的香氣吵醒了,她睜開眼就看到許光搬著一筐水果進了院子。
“好香啊,除了葡萄還有什麼?”
“蘋果,柿子,還有燈籠果。”
陸真立刻坐了起來,許光看她想吃的樣子,打了井水上來將水果洗乾淨,放在籃子裡。
“馬上,我先洗手!”陸真在水井旁舀了水洗手,然後美滋滋地吃起了葡萄。
“去隴西和九原收棉花的人陸續回來了,當地的水果正當季,我便拿了些過來給大人。”
“好吃,說來也奇怪,院子裡也有幾株葡萄樹,但今年一串葡萄都沒有。”
陸真說話間又吃了幾顆,看剩的不多,手一轉拿起了柿子,這個時節的柿子已經軟了,輕輕一撕皮就掉了,兩口一個好不快活。
“說來咱們永新縣也可以種點果樹,柿子就很不錯,糖分高,掛果多,還不怕霜凍。”
許光看她吃個水果都心係永新縣,不由得歎了口氣:“彆人吃果子隻關心好不好吃,大人吃果子倒還要關心永新縣能不能種。”
“哈哈,習慣了。”
趙明不知道從哪裡回來,擦了擦額頭的汗,給自己倒了一大杯水一股腦喝光:“哪來的果子?”
說完他就伸手去拿,被陸真拍了下手背:“洗了手再吃。”
趙明笑嘻嘻地去舀水洗手,隨意擦了擦:“這居然有柿子,這可是九原府的特產,皮薄肉厚,還有些是無籽的。”
“哇,還有葡萄,好甜!”趙明狼吞虎咽,陸真看他吃得香,拿了個蘋果慢慢啃。
“大人你不知道,最近來永新縣的人多了近一倍,東街那家新開的布行人來人往,門檻都要被踩斷了。”
“是嗎?”陸真搖著搖椅,聽著趙明說著東街上的見聞。
集市改造的消息傳出去,引得不少旅商前來,就連西街口那幾條不甚熱鬨的街邊鋪子都有人問津。
許光在東街口開了間布行,主要賣棉布、麻布,不過兩日便有人在旁邊開了一家成衣鋪子,從布行拿貨直接去加工,也有不少人光顧。
出去調研選址的地主們還沒回來,來永新縣看機會的人倒是不少。
“有人流動才有發展的可能,不知道集市改造還要多久,本官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看樣子九月初八是來不及了,九月十二倒有可能。”
許光的見解一向獨到,集市開業的時間就定在了九月十二日,對此縣衙發了告示,歡迎鄉親們來逛、來擺攤。
有農戶一大早去地裡摘了新鮮的小白菜、蔥、蘿卜等挑著擔往縣城裡趕,還有農戶們從山裡抓來的野豬,清晨殺了將肉放車上拉著去城裡賣,至於賣雞鴨魚、雞蛋鴨蛋的這些就更多了。
更有甚者從山上采來草藥,拿去藥鋪換錢。
總之進城了鄉親們沒有一個空著手進來的,都是大包小包想著在集市上換點錢或者直接換點需要的東西回家。
等他們進了城,才發現城內已經熱鬨起來了,小攤小販在街邊賣餅賣包子的不勝枚舉,另一側還有人賣木雕竹雕這類工藝品。
秦融幫著秦娘子將攤子推到靠近集市的地方,這裡被準許擺攤,而且吃喝的東西都在一側,秦娘子的豆花店圍了不少人。
幾個地主結伴來到街上,這麼早來逛永新縣,多少年沒有的事了。
不過縣令大人說了,讓他們先看看永新縣的集市,至於各地的集市如何搞,可以入鄉隨俗。
“為慶集市開業,五文錢兩碗豆花,咱這豆子出自楊村,豆香濃得咧,鄉親們都來嘗嘗!”
“餛飩餛飩,皮薄餡大的小餛飩,縣令大人都愛吃,一碗隻賣八文,祝集市開業發發發!”
“招牌折耳根草藥團,六文錢六個,一口一個口齒生香,祝集市開業六六大順!”
進了城的鄉親們眼花繚亂,守在街口的人看到他們大包小包就知道是想來擺賣的,便指著眼前的指示牌說道:
“棉花、麻繩、糧食、藥草請走這邊,儘頭有人專門收購,價格縣衙認證,童叟無欺。”
“自由擺攤、寄賣、其他物品交換請走這邊,儘頭有擺攤許可證辦理、物品交換、回收等服務。”
有識字的老遠就能看到牌子上的大字,再一大聲科普,鄉親們惘然的眼神都清澈了,紛紛朝著自己的目的地走去。
而集市大門寫了兩個大字:入口。
大多數人都選擇先賣掉手上的東西,逛了一圈外麵的小吃攤,接著進集市。
集市裡麵包羅萬象,貨架上的物品不勝枚舉,一進門便是幾個肉鋪,還有不少農戶寄賣的蔬菜野果,再往裡就是糧油醋米麵酒等商品。
“今日的米竟然比昨日便宜了三文!我得買一些!”
“方才那野豬肉也便宜,你怎麼不買?”
“那能一樣嗎?萬一下次又旱災沒吃的怎麼辦?”
“說的也是,不過今年少交了租子,我還想換點錢買點棉布給娃他娘做身襖子。”
“今天棉布便宜二十文!快去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