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官思路要清晰,目標職位要明確,更重要的是底細要弄清楚。
對高天池來說,思路比較清晰,目標職位也很明確,但他的最大弱點就是這個省政府秘書長職位的竟爭情況與實質性底細沒有摸清楚。
對秦洲來說,那叫做知彼知己,有幾個人在跑這個位置,什麼跑的,找了什麼關係,對自己來說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與阻力等等,所有這些東西他全都了落指掌,因為那個具有拍版權的李豐望會告訴他。
但是,高天池就不一樣了,他就像瞎子摸大象一樣,永遠搞不懂李豐望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葫蘆藥。
高天池畢竟是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也是具有一定官場閱曆與官場經驗的。所以,在他感覺不到清晰目標的情況下,他便想到通過關係打通李豐望。
於是,高天池想到了吳都。
吳都曾經與李豐望在同一個部,雖然不在同一個司,但他們兩個人關係很好,這一點高天池是摸的很清楚的。說明高天池也是具有一定的人脈,在部委機關有他的不少神經與觸角。
吳都與高天池是北京黨校時廳級班的同學,那個時候他們兩個都還是副廳司級的,當然了,那時的李豐望已經是司長幾年了。
吳都是一個與李豐望業務聯係比較緊密的司的副司長,當然前幾年吳都已經提司長了。
黨校培訓班的學生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物以類聚,人以"區"分,他們會自然而然的按區域來劃分關係,包括吃飯喝酒或小範圍活動。比如,國家部委機關的那些人聚在一起,西北來的那一些人聚在一起,江浙滬來的那一些人聚在一起等等。他們這些人關係都會走的很親,甚至比中學、大學的同學還親,即便是黨校結業以後,他們仍然還會經常往來,經常相聚。這個也很好理解,群帶關係,權源共享。
也正是因為這種習慣性的劃分,導致高天池與吳都並不是很熟,除了上課和整個班級整體聚餐時禮節性的招呼與敬酒外,他們兩個人從來沒有同時出現在某一個小範圍的活動或飯局上。
於是,高天池想到了一個人:劉伯林。
劉柏林、吳都與高天池都是那一期黨校同學,雖然劉伯林也是國家部委機關的,幾乎沒有與地方的同學一起聚會,他們大多就是局限於部委機關的那一批同學相聚。不過,劉伯林是河西人,過年過節有回到河西必定會找高天池喝兩杯。
人的關係很奧妙,一旦地位懸殊,本來很要好的朋友也會漸漸變得有點距離。吳都打電話給李豐望,李豐望很客氣,但說的內容與高天池當時在上海問李豐望時李豐望所回答的差不多一樣。李豐望說:"目前秘書長還是由副省長兼任,副省長他自己的職責範圍內的事情都顧不過來,哪裡有空去管秘書長這一塊的事情。同時,現在的高天池本身就是輪轂當風車履行秘書長的職責,他這個辦公廳主任與秘書長還不是級彆一樣。工作內容一樣,級彆一樣,那這個秘書長不秘書長的有什麼區彆。再說了,你也知道,省裡麵的跟部裡麵的是不一樣的,部裡麵的是部長說了算,但是,省裡麵的我這個省長還不一定說了算了。當然了,到時候有人在會上有提議的時候,我自然會幫他說上兩句話。"
從李豐望的回話中可以看出,他與吳都之間已經並不是以前那麼要好的關係了,客氣隻是表麵現象,疏遠才是真的。他沒有把真實的設想告訴吳都,哪怕就是不明說,也要暗示人家趕緊跑其他的位置,這樣也好讓高天池有心理準備。
對省政府辦公廳主任來說,轉為省政府秘書長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但是,當高天池聽吳都說,李豐望說他這個省長不一定說了算數時,高天池便想到找關係打通省委書記周春風,讓周春風幫他順水推舟。
高天池繞了不少的彎,找了不少的人,最終找到了一個他覺得最合適跟周春風打招呼的人。
這個人叫李新陽,中組乾部局乾部司的一個正處級乾部,與周春風的兒子是大學時要好的同學,還經常到過周春風的家裡去,還在周春風家裡與周春風一家人吃過好幾次飯。
然而,周春風的回話是"省政府秘書長是省長提名的,並且是省長的直接助手,他不好插手省政府的事情。"
雖然周春風是這麼說,但是,在一次會議間隙時間,他還是跟李豐望聊起了省政府秘書長的事情。
因為陳漢林的放水,整個機關大院以內都知道高天池在跑秘書長的事情,所以,李豐望判斷,周春風跟他說秘書長的事情,說明高天池已經跟周春風打招呼了,不會是其他人。
雖然秘書長是李豐望說了算,但是要選擇秦洲不選擇高天池也要有理由。
李豐望怕周春風到時會說秦洲太年輕,履力不如高天池豐富等等。雖然說周春風不敢直接乾預這個事,李豐望要選擇誰就選擇誰,但是,領導乾部往往不喜歡有微詞。因此,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確保外麵沒有流言蜚語,李豐望還是準備動用自己的關係給周春風通融一下。但是秦洲卻說這個事情他自己來處理,他不希望過多的麻煩李豐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