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四天過去了,這支龐大的軍隊依然被困在了這座山上。
儘管如此,值得慶幸的是,經過這幾天的觀察,我發現江水已經逐漸趨於平穩,並且其水位正以一種極為緩慢的速度在下降著。
在這段漫長的等待時間裡,山上原本數量眾多的大小動物幾乎都已被饑餓難耐的士兵們吃得精光。
起初,還有之前是漁夫出身的士卒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們利用山上現有的材料編織出了一些簡易的漁網,並將這些漁網投入江中。
令人驚喜的是,每天通過這種方式都能獲得不少的漁獲,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家的食物危機。
然而,好景不長。當時間來到第四天的時候,情況開始發生變化。
漸漸地,越來越少的人願意食用那些捕撈上來的魚。
這並非是因為眾人對魚肉感到厭倦或者吃膩了,真正的原因讓人毛骨悚然——他們竟然網到了一些屍體以及碎塊!
實際上,即便不依靠漁網,站在山上放眼望去,便能看到江麵上漂浮著一具具腫脹不堪的屍首。
這些屍首當中既有唐軍士卒,也有可憐無辜的伊國百姓。
不僅如此,其中還夾雜著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動物,體型較大的如豺狼虎豹等猛獸,體型較小的則像兔子、老鼠之類的小動物。
無一例外,它們和他們的屍體全都膨脹得如同剛剛從蒸籠裡取出的熱氣騰騰的饅頭一般,看上去十分駭人。
有些屍首雖然沒有如此誇張,但它們的肚子也圓鼓鼓地鼓起來,活脫脫像是一隻吸足了空氣的河豚。
男子的頭部朝著江麵方向,而女子卻是將整個頭顱都深埋進了江水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有魚兒遊過來,貪婪地啃噬著他們那早已失去生機的軀體。
也正是由於這一慘狀,眾多士卒對於食用魚類產生了極大的抵觸情緒。畢竟誰也不願意聯想到自己口中的美食竟然是以這樣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方式得來的。
……
然而,時光匆匆流逝,轉眼間便來到了第五天。
此時,已經沒有多少士卒能夠繼續頑強地抵禦吃魚所帶來的誘惑了。
饑餓感如影隨形,折磨著每個人的身心,如果再不進食,恐怕就要麵臨餓死的命運。
於是乎,那些原本堅決不肯碰魚的士卒們,最終還是紛紛選擇妥協。
而這座山附近江麵上漂浮著的屍首,則早早就被士卒們打撈上岸,並埋葬在了這座山上。
儘管大家心裡都清楚,江底深處肯定還隱藏著許多尚未浮出水麵的“魚餌”,但起碼眼不見,心不煩。
值得一提的是,這除寇軍不愧是臨海州長大的士卒。僅僅用了短短四天的時間,他們居然就成功打造出了幾隻簡易的小船。
雖說這些小船才三隻,而且每一隻最多僅能容納十人乘坐,但這無疑給後續的行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條件。
這可以讓我聯係到附近城池的將領,看一下他們的損失情況。
本來靠著想靠著這些小船看能不能運一些糧食過來救急,結果附近的城池糧食都被淹在水下,他們自己也餓著肚子。
被安排留下來駐守的士卒們並未遭受太多的傷亡。堅固高大的城池宛如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成功地阻擋了江水的迅猛上漲之勢。
因此,除寇軍的士卒們擁有充足的時間來做好應對突發狀況的各項準備工作。
然而,與除寇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錢將軍所率領的大軍卻遭遇了極為慘重的損失。
這支軍隊中的士卒大多來自奎州地區,其中竟有超過一半的人不識水性。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洪水中,能夠幸存下來的士卒僅僅隻剩下區區兩千之數。
至於為何既沒有采用小船慢慢地將士卒運送回安全地帶,也沒有直接讓士卒們冒險遊泳返回。
其原因在於有經驗士卒所說,隻需再過兩天時間,洶湧澎湃的江水便會逐漸消退下去。
如此一來,等待江水自然退去顯然要比采取其他風險較高且費時費力的方式更為明智和穩妥。
……
決堤的第七天,十月中旬,天氣已經微微轉冷。回城的道路算是暢通無阻,隻要不往最低的地勢走就不會有事。
一路上,石縫中、灌木中、樹枝上、所能想象的地方都有“長”出人。
在前往最近的永安城的路上,我都讓士卒一一掩埋,不埋起來危險會更大。
如果說蘇毅決堤造成的是半個武幽郡的一半百姓死亡。那百姓死亡造成的瘟疫可以席卷整個憫州,甚至傳到京城。
理論上是要將大批的屍體進行焚燒,可這附近已經沒有乾的柴火可以燒。
我也應該帶著士卒去填補蘇毅造成的缺口,可是沒有糧食隻能退回來。
我已經派士卒過去查看,那裡的缺口就是人為破壞,加上落水唐兵的供述,我不認為是我冤枉了蘇毅。
在路上不斷有百信相互扶著朝永安城前進,他們的穿著打扮不比乞丐好多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