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嗬嗬的笑著問道:“吳楚齊趙諸侯若叛,誰為首,誰為臣”
這正是吳楚之敗的關鍵所在,七國諸侯共同叛亂,加起來的總兵力和實力遠超漢室中央政府。
但是七位大王就有七個想法。
吳王想著儘快打進長安,坐穩天下,楚王卻不願意風頭都給吳王出了,拚命的拉後腿。
膠東、膠西、濟南、淄川四國更是可笑,居然被齊國堵在家門口,連門都出不了
趙王劉遂有心呼應,卻被困邯鄲城中,糧草儘絕,隻能坐困枯城坐等死亡。
若是這七國但凡有個像樣子一點的統一指揮和協調,也斷然落不到最後那個結局,起碼也能劃江而治
劉德覺得自己若是劉濞,肯定首先會統帥大軍,先進逼齊國,逼著齊王加入,然後裹挾吳楚齊七國之兵力,進逼滎陽,拔掉這顆釘在長江以南的漢軍釘子,滎陽若失,梁國就失去了側翼的屏障,同時也會更多的諸侯加入進來
不過這隻是事後諸葛亮的推演而已。
袁盎卻是看著劉德,有些驚訝,他怎麼都想不到,吳楚的致命弱點竟是劉德這樣年紀的少年發現的。
而且那無疑是個致命的缺陷
本來若有統一指揮和行動,一般的軍隊是可以做到11等於二的,但是吳楚七國各行其令,各聽其政,非但做不到11等於2,甚至很可能會出現11小於1的可怕場景。
劉德卻微笑著:“小子曾嘗聽人道: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以袁公之見,膠西王劉卬為人如何可有城府擔當”
“驕奢小人,不足以為謀”袁盎想了想答道。
嗯,豬隊友1
“濟南呢”
“鼠目寸光”
豬隊友2
“膠東呢”
“碌碌無為之庸才”
嗯,這個應該不算豬隊友
“淄川呢”
“不過中人之姿,守成有餘”
“楚王如何”
“為人外殘內忍,看似有勇有謀,實則怯懦小人”
好的豬隊友3
劉德打了個響指道:“既然如此,袁公還擔心什麼呢小子敢立下軍令狀,諸侯若叛,王師三月可滅”
這倒是事實,像吳楚這樣沒組織沒紀律的叛亂,在中國曆史上估計就隻有這麼一次,以後想謀反的人都是想好了再行動的,就連三國演義裡麵三十六路諸侯反董,也懂得要先選個盟主出來
第一更求點票票,收藏~~滿地撒潑打滾耍無賴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節到長風文學.